阅读历史 |

第223页(1 / 2)

加入书签

如此一来,既能兼顾若是新船在航行途中出现问题,可以就近靠岸修整;又能保证此次航行有足够的强度证明新船能够抗击风浪。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样漫长的航行都在近海,之前那些打劫同行的海匪,为了以后继续把持海贸生意,也会破坏这次航行。

得知朝廷定下的航线之后,贺文实和柳征都十分担心这个问题。当然,张彦南下的时候,也知道此次试航未必顺利。

下水仪式之后,海船择日出海,原本礼部官员已经观礼完成,可以回京复命,不过张彦经过考虑之后,依旧决定随海船试航。

越是品级越高的官员,责任越大。自己若是只在海船下水仪式之后就回京,试航顺利便罢,若是试航出了问题,必有政敌借言官之口说三道四,甚至有碍仕途。

当然,随船出海也会有风险,但是平安归来之后,政治资本是不一样的。不说别的,眼看礼部周尚书就在这几年致仕,到时候若不出意外,吏部尚书就是在左右侍郎里面选。

原本张彦只是右侍郎,若是论资排辈,多半是左侍郎升尚书,右侍郎升左侍郎。现在张彦捞到这么一趟远差就不一样了,能将整个试航的流程跟下来,以后周尚书致仕的时候,张彦不说有把握升尚书,至少也能勉强一争。此等机会,张彦怎能放过。

于是,张彦带着礼部仪仗与京营带出来的三百名官兵尽数登船。除此而外,海船上还配了松江府守备军中调来的部分士兵,论武装能力,还真不弱。

这次航行沿海岸线一路南下,遇到风浪的日子没几日,而且这新船也足够结实,并未出什么问题。倒是遇到了好几次海匪,不过海匪对于训练有素的经营官兵来说,只是乌合之众,几次冲杀未果,海匪自己反倒折损不少。

直到海船航行至粤海境内,便安生了不少。

此时史鼎已经带着老保龄侯夫人回了粤海。史鼎再是个明白人,之前也是离京多年,对京城的消息,多半会受承恩公夫人和保龄侯夫人的误导,这回史鼎回京,算是亲眼瞧清楚了京城的局势,果断站定立场。

史鼎也知道朝廷在海贸专营的事上下了很大决心,不然也不至于自己只是在不知朝廷消息的情况下介入了海贸,就被诏回京城。那史鼎回粤海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整顿粤海防务,打击匪患,为海贸专营铺路。

但凡做官做得好的,解读朝廷政策的能力都不会弱,史鼎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朝廷的海船行至粤海海岸线之后,就没遇到什么滋扰了。

至于张彦一行因何耽搁,前半段的发展和传回京城的消息一样,朝廷海船从粤海返航北上,行至厦门的时候遭遇风浪。

但是朝廷这艘海船是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术,加上朝廷方面派遣的不少能工巧匠共同打造的,算得上当时船舶工艺的顶尖水平,抵抗风浪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加上船上确实也有极有经验的船工,懂得通过观察星象、云层、动物行为等方法判断天气。也是因此,朝廷的船避开了风浪最猛烈的时候,在金门岛避风修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