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2 / 2)
她走上前,主动给了这位失去小孙子的老太太一个拥抱。
后来,琼华才知道,这位老太太是个独居老人,她的儿子在三藩之战时应征入伍,他所在的队伍是负责讨伐吴三桂的那一支。最终,战争胜利了,吴三桂倒台了,她的儿子却没能够回来,甚至连尸骨都找不到,只领回了一份抚恤金。后来,老太太的儿媳因为操劳过度而早早去了,只留下老太太与小孙子相依为命……若只是这样,倒也罢了,好歹家中有些薄产,有两亩田地,老太太能够安安生生地将小孙子养大老太太早年一直过得很艰辛,直到这些年,她干活麻利,被琼华这个庄子上的管事看中,将她留在庄子上干活,她的日子,这才好过了许多。
这里的农人们显然也是把乖巧又讨喜的琼华当成了“自己人”,才会跟她说这些。在他们想来,琼华一家既然都准备来庄子上干活了,那么日后,迟早也会知道这些,早告诉他们和晚告诉他们,没什么区别。
在得知了这些之后,琼华本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变得有些沉甸甸的。
老太太并不是众多农户中最悲惨的那个,她只是不幸的人之中的一员。还有更多的人,与她遭遇了同样的不幸,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努力地生活下去,为了生存而挣扎着。
在失去过很多东西之后,他们变得易于满足,哪怕是生活中一点小小的改善,都足以让他们心怀感恩。
所以,他们才会对宽厚的主家和管事如此赞不绝口,并在发现按照主家的要求种出来的稻子产量猛增后,对此奉若神迹。
正因为挨过饥,受过饿,失去过太多,才让他们格外珍惜眼下的生活。
……
胤禛见小妹妹与农户们打成一片,原本也是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想着不愧是他的妹妹,就是这么招人喜欢。当然,他自己并没有走过去跟那些农户们交流,而是抱着双臂,倚靠在树边。
他都已经是大人了,可做不到像琼华这样讨喜。若是走过去跟那些农户们说话,指不定会破坏了这美好的氛围,而且,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交流,他一向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在这一点上,他的妹妹做的可比他好太多了。当然,胤禛也没有发呆,而是一直竖着耳朵听着琼华和那些人的对话。妹妹第一次与农户交流,这样的场景,还是很值得铭记的。
当然,胤禛得承认,在妹妹与那些农户的交流中,他自己也加深了对百姓、对民间生活的了解。
原先只听夫子们说百姓怎样怎样,到底还是太过片面。也唯有亲自与他们接触,听他们说些家长里短的话,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他们在过的是什么日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