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7页(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她的想法就是尽可能考一个顶好的学校,到时候她不要求去外交部之类的顶级单位,而是去出版社做文字工作——在有些人看来这就有些浪费机会了,但她不在意,反正她不用为生存忧心,可以尽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而且趁着这个大好机会好好学些东西也蛮好的,这个时候在顶尖高校是可以遇到不少大师的!这可不像几十年后,即使是顶好的学校,那些有名的教授可能也脱离教学一线了!

“你打算参加高考?”虽然是问句,孙继东心里却是能够断定毛思嘉的选择的,因为毛思嘉曾经就是那样选的。

“嗯嗯嗯!我想读一个外语专业的大学,将来就不做导游了...你知道的,我一直想要做翻译文学作品的工作。”虽然现在她导游做的很好,领导也很看好她,将来做文学翻译说不定更清贫(从工资的角度来说这是很有可能的)。

“你要考大学么?”毛思嘉倒是有点儿摸不清孙继东的想法。虽然她知道这几年考大学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能考上大学,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会很有帮助——在体制内就不用说了,出了体制也能得人高看一眼!

再者说了,毛思嘉可是知道的,未来几十年的‘校友制度’是很牢固的。即一个学校出身的往往会互相帮忙,形成一个很强大的网络。这一制度到毛思嘉那个时候自然已经自然消亡,毕竟她那个时候大学扩招,大学生都不稀罕了,这种制度自然变得可有可无。

但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了,中间还有几十年呢!现在读大学的话,这一波利好是可以吃到的。

按理来说毛思嘉应该极力去劝孙继东考大学,她知道孙继东一直有在学习,虽然学的东西和高考科目并不完全重合。但赶上第一年考试相对简单,又有自己给他突击性补习,考上一所学校应该不难。

但毛思嘉没法说太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她只能提建议,不可能决定孙继东的人生!特别是她知道自己对孙继东的影响很大,如果她坚持的话,即使孙继东原本不愿意,也会勉强去做——越是拥有对他的影响力,她就越不能随便施加这种影响力。

“按照现在的政策看,这一批大学生肯定会有很好的机会的...这些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能够开拓眼界。”毛思嘉想了想:“你现在也能和外面的人学东西,但有些东西非得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学到...不管怎么说,读个大学,认识更多的人,见识更多的事,这总是好的。”

“我...想想。”孙继东最终这样说道。

这是很重要的事,是该好好想想。

其实孙继东之前没有考虑过上大学的事,他对于这一批大学生的前途不如毛思嘉那样清楚。但他那时生活在北京,对于上面的动向还是多少能感觉的!那时这批大学生还没毕业,已经有人说他们是天之骄子了,想来他们的前途绝不会差。

但对于孙继东来说,前途不前途的其实没那么重要。如果真的重视前途,他就不会私底下倒腾那些东西了,把全部精力放在公安部的工作上,凭借自己一些先知先觉,有的是办法做到‘前途似锦’。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