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页(2 / 2)

加入书签

至于说,黄记者会不会更合适?这是她不会考虑的问题。事实就是如此,她现在已经喜欢一个人了,不管另一个人是不是更合适,她都不会喜欢。她要喜欢另一个人,只可能是不喜欢现在这个人了。

对于毛思嘉来说,这个逻辑运行在很深的地方,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最表象的是,她根本没考虑过和黄记者发展。

当对方向她展现出好感的时候,她的反应就是不动神色地避开。

黄记者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当然不会看不出毛思嘉的回避。但是在他看来,这种回避可能是因为矜持,也可能是因为谨慎(毕竟他们认识的时间非常短,对对方的了解也很有限)。总之,这才多久呢,完全不能盖棺定论,说他就没机会了。

毛思嘉也感受到了对方的态度,心里真的很遗憾...大概只要对方对她稍微明确一点儿表示,她就要直白拒绝对方了。可以想象,到时候就真的没有做朋友的机会了——买卖不成仁义在的终究是少数。

黄记者在办公室门口敲敲门,对毛思嘉笑了笑:“今天又要麻烦毛同志了。”

毛思嘉摇摇头:“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都是工作——您等等,我马上就收拾好了。”

今天不只是在单位聊一聊外国人,还要带黄记者去外国人常去的几个景点看看。虽然对于北京本地人来说,这些景点都是见怪不怪了的,但是结合外国人的感官,还是实地去看一次比较好说。

黄记者稍微让了让,让毛思嘉走在了前面,这才微笑着跟上:“今天要整个北京跑一遍了...毛同志,我们是骑车还是坐车?”

“坐车吧!”毛思嘉调整了一下包包的带子,解释道:“景点其实还挺多的,如果真的骑车的话,累先不说,关键是看不完。”

这个时候也不是上下班的高峰期,电车和公共汽车相对要空一些,至少不会人挤人,向铁皮罐头一样。

毛思嘉和黄记者做在一排,看着窗外,毛思嘉就开始和黄记者讲起一些外国人的想法,和国人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听着毛思嘉说这些,黄记者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一些——他是真的很喜欢毛思嘉。或许这种喜欢非常肤浅,毕竟他们认识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一些,但喜欢的程度是很深的。

他对毛思嘉是一见钟情的,见到毛思嘉的时候他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少年时读《红楼梦》,里面贾宝玉的那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当时心里记下了,现在就应验在了自己身上。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