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页(2 / 2)

加入书签

你奶那边,也送点过去吧。到底是长辈,咱们这儿有的吃,她那边没有,回头又该编排你了。张奶奶叹了口气道。

嗯,那明儿早点送去,回头去刚子哥家把枣子晒起来。接下来天气应该都不错,可惜后天要出门,还得劳烦师娘过去看顾。

这还用你交代!张奶奶佯嗔地睨了她一眼,喂鸡的事也不用你操心,有我和你师傅在,只管放心出门。

清苓嘿嘿笑了两声解释:我那不是怕累着您嘛。

看个菜、喂个鸡还能累着我啊。张奶奶笑道,心里却熨帖得很。

张有康看着这一幕,倍感温馨,难怪都说闺女是娘亲的小棉袄,可惜,他的闺女出生没多久夭折了。本以为一辈子就岳军一个孩子,没成想人到晚年,收了徒,倒是过上了有闺女孝顺的贴心日子。

回过神,欣慰地笑着接过老伴儿的话:你师娘说得对,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倒是你自己,从小到大没出过县城,第一次出远门,可一定要牢牢跟紧你邓婶子。她去过两趟省城了,认路指定比你熟络,别和她走散了。

清苓点头如捣蒜:知道了师傅!

心里有点小激动。

省城啊,听说那里的楼房都是好几层叠一起的,不像县城,最高就两层楼。

供销社够气派了吧?可邓婶子说,省城那边,比供销社气派的楼多了去了。百货商店就有三层楼呢,每层都比供销社大。

师娘也说,她那次去省城,眼睛都看不过来,街道两边都是房子,路上跑着车厢很长的车,车头上拖两根电线,就是这电线让车跑起来的。车里能坐很多人,售票员一路收钱撕票、一路报站名。一不小心听岔了,坐过站,下了车,根本辨不清方向。所以再一次叮咛,要跟紧邓梅,要实在走散了,一定要记清岳军家的地址。

清苓一一记在心上。

回到家,着手收拾行李。

尽管后天才出门,可心里激动啊,再者明天有明天要忙的事,倒不如趁这会儿还没睡意,把要带的东西准备好了。

钱和票那是必须要带的。

不过她没打算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带去,除了小打小闹卖山货、草药换得的几十块钱,向刚前后还给了她两百六十元,六十元是让她平时花销的,两百元是给她结婚买衣服行头的。

这一刻,她觉得自己应该算侪身有钱一族的行列了吧。

自得其乐了一番,把那压得很挺括的六十元和辛苦攒下的私房钱重新收回抽屉,压到平常不怎么翻看的古籍里。决定就带两百元。

既然男方出了这笔行头费,不管买不买、买多少,带总归得带着。

票的话,肯定都得带上。省城的消费据说很高,手头攒的这些票,还不知道能不能买齐计划好的那些行头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