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2 / 2)
顾宁没时间在这里慢慢的研究这些东西的来历,所以直接收入了玉瞳里,回家再研究。
把东西收进玉瞳后,顾宁就原路返回。
一路畅通无阻,回到家后,已经快十二点了。
因为顾蔓知道顾宁是去见安茜,所以以为她们一直在一起,便没有多问。
洗漱好回到自己的房间后,顾宁这才拿出东西,一件一件的查探。
这些物品清朝的某贪官的,但是物品却不一定全都是清朝的,也可能有清朝之前的。
金银珠宝先放一边,顾宁首先查看的是一个青铜镜,顾宁看过的古玩书籍中有对青铜镜的介绍,所以一瞬间脑海里就浮出了青铜镜的信息。
青铜镜是自商周时代起,不过铜镜在商代的使用并不普遍,只有地位极高者才会持有,是一种相当稀罕的物品。
到战国时就很流行了,汉、唐时更加精美。
青铜镜在各个时代的特点:
殷商时期的青铜镜较小,镜背有几何纹饰。
西周时代的铜镜一般为素背,但其钮制形式很多。
春秋时期铜镜很少,多数为素背,少数饰有虎、鹿、鸟纹。
第219章 夜明珠
战国时期,铜镜大量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铜镜制作多精巧轻薄,钮细小,一般铸有精美纹饰,最常见的有山字纹、龙凤纹、花叶纹、连弧纹、菱形花纹等,镜背无纹饰的素镜较少。
西汉铜镜逐渐厚重,镜上常有吉祥语的铭文,镜钮多作半球形,柿蒂形钮座十分流行。此时还出现了见日之光透光镜,即当镜面承受日光时,墙上就反映出与镜背相对应的图案。
东汉中期至魏晋时,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和神兽镜。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仅制作精工,而且打破了传统铜镜为圆形具钮的单一模式,出现了方形、菱花形、葵花形和带柄手镜等多种形式,纹饰也变得丰富多彩,有花蝶、葡萄、鸟兽、人物故事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金银平脱螺细镜。
宋代开始铸镜技术逐渐走向衰退,宋镜纹饰以缠枝花草、牡丹等为主,南宋湖州是最著名的铸镜中心,镜背常附有制镜作坊的标记。
而顾宁手上的这块青铜镜,精巧轻薄,钮细小,有菱形花纹,是战国时期的。
至于价值,顾宁也无法估计,应该也值百万吧!
然后是一件高10.3cm,口径5.2cm,底径6.6cm的甜白釉薄胎瓷罐。
瓷罐特点,胎薄如纸、光影照人、釉色如玉、玲珑画花、黄釉绘制葡萄纹、底款书永乐年四字制篆书款。
也就是说,这块款甜白釉薄胎瓷罐出自永乐年间,这可是稀罕物了。
一个甜白釉薄胎瓷碗都是几千万的价格,那么这个瓷罐,价值就更高了。上亿顾宁是不敢想,但是七八千万,应该会值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