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2页(1 / 2)

加入书签

内侍和兵部的官员只知道,沈家众人很忙碌,而且忙的都是正事,以致起行的日子一拖再拖。

如是反复几次,宣旨内侍和兵部官员就知道有不妥了。沈家此举,分明是想拖延进京的时日!还是说,沈则敬等人,根本就不想进京?

沈家,难道敢抗旨不遵?沈家竟然如此胆大妄为?!

当他们好不容易见到沈则敬,再一次敦促他尽快起行的时候,沈则敬的话语,证实了他们的猜测!

实在是对不住了,如今西宁道政事繁忙,本官实在不能抽身离去。还请诸位先在西宁道等待吧。

沈则敬绝口不提圣旨,仿佛他要去京兆,只是这些内侍和兵部官员的邀约而已。如今西宁道有事,他就不去了。

天子召而不见,此乃抗旨的大逆不道之举!

内侍和兵部官员的脸色就变了,沈则敬这么说,根本就没打算遵旨啊!

宣旨内侍哆哆嗦嗦地说道:沈家好大胆,竟敢抗旨不遵?!这是死罪一条!

内侍的话才说完,就瞪大了眼睛。此时,沈则思就从门外进来了,他身后跟着的,当然就是肃整的西宁卫士兵。

第五百一十二章时到

内侍和兵部的官员一下子就安静了,沈则思身后的士兵,咋看去也有上千人。

他们猛然意识到,沈家的背后有二十万兵力。沈家遵旨与否,不是他们可以决定的。沈则敬连圣旨都敢不遵,他们这些内侍和区区三百士兵,在沈家眼中根本不算一回事!

宣旨内侍和兵部的官员,先前底气那么足,凭借的是景兴帝的圣旨,这圣旨如今失了效,他们就没辙了。

那么请诸位在西宁道稍待,等本官将事qíng昨晚,再随大家上京。可好?

沈则敬笑着说道,看了看西宁卫士兵。随即,西宁卫士兵都拔出了腰间的大刀,一副杀气腾腾地样子!

这是明晃晃的威胁!这是明晃晃的仗势欺人!

内侍和兵部官员都知道这一点,沈则敬也一点都不介意他们知道这一点。他就是明摆着告诉他们:就是仗着这些兵力,沈家就不去京兆,那又怎么样?

的确是不怎么样。内侍和兵部的官员迅速判断着形势,知道不能和沈则敬硬对上。

如今你朝廷在西宁道势单力薄,沈则敬有兵力有民望,内侍所能做的,就是乖乖在西宁道好吃好玩地等待而已。

见到内侍和兵部官员们停息,沈则敬吩咐士兵们好好陪着这些朝廷来者,便再无一言。

大哥,西宁卫组编已经完毕,西宁道的官员,必会追随大哥。至于岭南道,袁焕是和我们同一阵线的,朱敦实也会帮助伯父。

在安置好那些内侍和官员后,沈则思这样说道。抗旨不遵不是难事,难的,是接下来要做的事qíng。

沈家之所以拖延着时间,是因为沈则敬争取西宁道官员的支持,需要时间;沈则思和彭瑾整合西宁卫,需要时间;岭南道和西宁道作好准备,需要时间。

不知道朝廷接下来还有什么旨意,争取时间调兵,作好充足准备,就是沈则敬要做的。

先前,沈华善已经送来了书信,道是再等等,现在还不是最合适的时机。

沈则敬十分相信沈华善对局势的判断。既然他说现在不是最合适的时机,那么他们就只能等。

这些年,沈家努力开拓西宁商道,积聚了大批的铁器和财富;又开辟兵器司,制作了大批弓弩,还研制出胡弩chuáng,兵器准备也妥当了;再有西燕入侵,沈则敬坚守昆州,奇计歼灭西燕敌军,赢得了西宁道的民望,也使沈则思和彭瑾得到了西宁卫。

财富、兵器、民望、兵力,这四样东西,沈家都有了,而且也准备充足。如今,缺的,就是一个时机,一个大义而起的时机。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顺德而昌,逆德而亡。这个道理,沈则敬当然很清楚。

大义所在,才合民心,才有成势。不然,就算沈家有再多准备,都不会成功。正如蒋博文如今气焰冲天,沈则敬心中也判定了蒋博文最后必会失败。

无他,蒋博文勾结突厥,致五万安北府兵殒命,这非大义之举,必遭失败。

在这个时代,固然是成者王败者寇;刀笔刻录的是非功过,后世固有定论。但是沈则敬作为一个文官,就算是抗旨起兵,也想寻求这个大义名分。

他趁势而起,是为了人间太平,所以要顺应天时。

不知该说沈华善沈则敬迂腐还是什么,总之沈家上下,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的到来。

沈华善和沈则敬并不知道,沈宁已经在暗中为他们营造最佳时机了。天时太过渺茫,人力却是可为,这就是沈宁心中所想的。

她作为重生之人,只知道一点:人力可以逆天改命!所以,她不像沈华善和沈则敬那样耐心等待,而是促使这个时机的到来。

做这一切的时候,沈宁心中没有半点杂念。手段yīn险又怎么样?只要有守正之心,沈宁心中无愧。

京兆的局势,固是景兴帝自取、左家谋划,也有沈宁在其中推波助澜。左氏提前产子、景兴帝昏庸传言,都有如流处在其中作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