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8页(2 / 2)

加入书签

至于苏家,则更是一桩丑闻。苏玉婷之父苏顺瑀,竟然与弟妹私通,还被人撞个正着。亏得苏顺瑀饱读诗书,还作下这等不伦之事。苏家yín乱的丑闻,传遍了京兆。

明、苏两家的事qíng,直接影响了宫中淑妃和德妃的声誉。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弹劾明、苏两家,还指淑妃和德妃的品行与她们的品阶不相符,建议皇后娘娘将这两人降等。

前廷和后宫,是密不可分的。淑妃和德妃没有想到,她们安分守己在宫中养胎,却要受到娘家的祸连。

不知道她们是否想到,明、苏两家之所以有这样的祸事,也是受了在后宫的她们所累,受她们的胎儿所祸。

如果她们不是宫中的淑妃和德妃,明、苏两家说不定不会有此等祸事。不管这两家的祸事是因何而起,事qíng已经发生了,遮都遮不住。

对待御史台的奏请,皇后倒是十分贤明,很快就将淑妃、德妃两人降等。皇后贤德,考虑到她们怀有身孕,倒没有qiáng迫她们迁出顺乾宫和咸福宫,反而为她们安排了得力的宫女和太医,去为她们安胎。

只是淑妃和德妃福薄,未几她们临盆的时候,都大出血导致难产,qíng况无比危急。

淑妃及腹中皇子,一尸两命,最后都没能保存;德妃是没了,她的皇女倒是福大命大,尚有气息存在。

一时间,顺乾宫和咸福宫哀声一片,中间夹杂着婴儿微弱的啼哭。

这皇城内外,已经一片动乱了。

第五百零八章国子监事件

明、苏两家相继出现丑闻,宫中的淑妃和德妃也随即难产,皇家又再有丧事。

这样的皇朝,让朝臣惊惧不已。他们深知,这是权力的斗争和倾轧,明、苏两家势不如人、权不如人,才会有这样的下场。

这样想着,朝臣便开始萌生退意。在明、苏两家出事之后,因病乞骸骨的官员就多了起来。

尚药局的太医忽然吃香起来,因为朝官病不病、病成怎么样,还需要尚药局的太医作证。

其实朝臣们想得很简单,就连尚书左仆she卫复礼,其家族也被人泼了污水。他们这些普通朝臣已经无可避免地卷进权力斗争之中,这朝中波谲云诡,还是早走早着。

这个时候,就有朝臣开始羡慕江成海、杨简锐等已经致仕的官员了。浑然不记得,他们对江、扬等人报以同qíng来着。

在这样的辞官cháo中,司天监许凤章被罢职,算不得是什么大事。

许凤章先前占出的灾星现,使得景兴帝对睿皇子不喜,左家和皇后左氏对其恨之入骨。景兴帝尚未病之时,他就已经被厌弃。如今左氏大权在握,许凤章被罢职,都是从轻的处罚了。

如果不是顾忌着司天台的神秘,左氏还想将许凤章问罪下狱。

许凤章对自己被罢职,倒是一笑。他和君复乐一样,虽然能知天象,却无济世良方。就算知道灾星现,就算知道荧惑守心,却阻挡不住这汹涌的局势。

只得,和众多朝臣一样,退而避之。

许凤章被罢职是一件小事,却在司天台内引起了大震动。他的离去,代表着能够观测天象、预知祸福的司天台,实际上已经远离了上官皇族。

随后,chūn夏秋冬中五官正相继请辞。经由灾星现一事,皇后左氏觉得。司天台仗着观测天象,甚至可以凭着天象吉凶来影响朝政,实在没有再留了,便准许了这些官员的请辞。

就这样,司天台从此冷寂。那座覆斗形的建筑,似乎就只剩下一个外壳了。

礼之大也,唯戎与祀,而戎与祀,都缺不得司天台的存在。观测天象、占卜吉凶,是礼之表征。司天台的冷寂,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大永礼崩的开始。

这只是开始而已,真正昭示着大永礼乐崩坏的,乃另一个事件,就是大永末年的国子监事件。

国子监事件,发生在景兴元年的七月。这事件的主角,是国子监的官员、监生,他们团结奋起,反对皇后左氏和左家的专权,结果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国子监在大永的官场系统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是一个官职机构,又是一个教育结构。总的来说,国子监生,既是大永未来的官员,又是大永文脉的正统。

国子监,更是大永未来栋梁成长的地方,这些栋梁们在这里,学习为官之道,也学习匡扶济世之义。正是这样独特的存在,使得国子监有一种纯粹。

这种纯粹,和天下文道取向,是一致的。体现在国子监教员和学生身上,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为了这种纯粹,可以倾其所有!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