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0页(1 / 2)

加入书签

但是父皇是否接纳本太子的上表,这倒是说不准。今日我在紫宸殿和父皇说道这个问题的时候,父皇还颇为不满。恐怕明日的上表,难以有效。随即,太子又这样说道,眉头略皱了起来,有些为难。

这一点太子殿下请放心!只要太子殿下上表了,皇上就一定会接纳殿下的意见的。沈华善笑着劝慰太子道。

这一点,在沈华善看来,根本就不存在为难。就凭皇上对太子的看重,这又是太子被册立之后的第一次上表,皇上一定会看在继承人的面上,给太子这个脸面的。也就是说,只要太子上表,皇上就一定会收回旨意的。

既不用撤掉给事中,也为太子树立了威信,这实在是两得的事qíng!

沈大人对朝政极有见地,既然这么说,那么本太子就放心了。沈大人和邱大人都是朝中重臣,此后东宫还请两位大人多多扶持!本太子就此有礼了。说罢,他还朝沈华善和邱盛年点头以行礼。

沈华善和邱盛年自然不敢受太子这个礼,嘴上连连回答着臣定当竭尽全力这样的话语,脸上也带着笑意。他们为这个少年太子的表现感到满意和惊喜。

没想到早前太子还是个吵嚷着要营造鞠少年,短短一段时间,就已经懂得如何决断取舍了。看来詹事府官员这一段时间的教导果真没有白费。

沈华善和邱盛年这样想道。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太过看重给事中这个职位了,太不希望皇上要撤掉这个职位了,所以忽略了很多事qíng。太子在东宫的迟疑和在紫宸殿后的果断,这样的差别,是为了什么?

这么明显的一点,这两个老练的朝臣却忽略了。不由得不让人感叹马有失蹄人有忽心。

第二日,太子上表,反对撤给事中一职,理由和沈华善的理由差不多。正如他昨晚对沈华善、邱盛年说的一样,他做了他身为太子要做的事qíng,他已经表了态。

这是太子册封以来的首次上表,没想到这首次上表,竟然是和皇上唱对台戏!对此,不少官员感到不可思议,却又为太子的见解和胆色而折服。

敢于据理力争,而且陈述有理有据,不管皇上最终是反对还是赞成,这个年轻的太子倒让不少大臣眼前一亮,就连中书令韦景曜和侍中申科都满意地点了点头。

太子和詹事府持相同的意见,都是反对撤掉给事中,还为此上表,皇上会怎么做?是收回旨意呢还是坚决要撤掉给事中一职?不少官员都在等待着长泰帝的决断。

出乎沈华善和申科等人的意料,就算太子上折子请求,长泰帝也不为所动。仍然下令按之前旨意办事,将詹成、林楚君调入太子詹事府,又将柯汉林、姚鹏外放任职,并且说此事朕意已决,众卿不得再议,其中还专门提到了太子这一次上表。

太子关心朝政,关注朝局,这是储君之职,詹事府官员为太子解惑传授知识,尽职尽责。太子首次上表,攸关朝局社稷,朕心甚慰。然而此事朕意已决,给事中一职所存意义不大,故裁撤之。太子既有心,詹事府教导也有力量,望太子以后熟悉军政要务,特令太子早朝观政!

这旨意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长泰帝还是要撤掉给事中一职,但是太子关心朝务这一点,长泰帝很赞赏,故而让他也上早朝,熟悉军国要务。

沈华善有些惊愕,事qíng怎么会这样?皇上竟然没有接纳太子的上表?虽然他当众给了太子上早朝听政的殊荣,可是给事中还是要撤掉!

怎么会这样?这和他之前所想的不一样,皇上一向属意太子,怎么会不给太子这个脸面呢?怎么会这样?第一次,沈华善猜错了。

他有些心慌意乱,忍不住看向户部尚书江成海,彼此都用对方眼神里的不可思议。的确是不可思议,他们之前只考虑到怎样让太子选择,却根本没有想到,皇上会驳了太子的上表,不给太子这个脸面!

而沈华善瞥见,他前面站着的门下侍郎申科则紧抿着嘴唇,脸上看不出什么,只仿佛有无边的沉默和死寂。

真的确定了?是不是要去?中书省内,户部尚书江成海低沉着声音,这样问着沈华善。他脸上傻呵呵的笑容没有了,有的,也是平静,和沈华善一样的平静。

去吧。为人臣者,总得有一些事qíng是要做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申大人已经跪在那里了,我们也要去助他一助才是。沈华善说道,他一向和善的脸上,此刻只有平静,平静得仿佛他只是要去退朝一样。

平静,有如千钧之力。

紫宸殿外,申科已经跪在这里一段时间。猛地,他听见身后有窸窣声响起,而后听到沉沉的砰砰几声,他回过头来一看,冷寂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

你还是来了申科长长叹息一句,见到沈华善和江成海也直直地跪在紫宸殿前,想要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皇上的态度,已经摆在那里了,这是,大永之祸啊!

是啊,我还是来了沈华善也回了这一句,然后静默不语。来了,是要阻止,是要匡正,历千百劫,何有可惧?世尊拈花,迦叶破颜。皇上接连的旨意代表着什么,他们这些朝臣再清楚不过了啊。

日已偏移,申科和沈华善仍然跪在紫宸殿前,请求皇上收回撤掉给事中的旨意。这三人,一个两品侍中,两个三品大员,这一次的跪请,和上一次吕务厚几个给事中跪请的qíng况相似,然而比上一次分量重多了。

紫宸殿里面的长泰帝仿佛根本就不知道沈华善等人跪在紫宸殿门外,里面一点旨意都没有传出来。到了酉时,快到落宫钥之时,却是太子来劝说众臣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