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9页(1 / 2)

加入书签

虽然都还是七品,但录事参军事一职掌刺史府总录众曹文薄,又得颜同的器重,前途是看得见的光明。

沈华善和沈则敬打算让他在湘州再锻炼几年,等他底层官验都历够了,心xing锻炼得已有成效了,才让他返回京兆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真正的官场。为人长辈者,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沈则高因公务繁忙还是没有来京兆过年,沈余文、沈余韬两人虽则想念父母,但也无可奈何。他们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在官学更加用功,待来年的chūn闱展露头角,以慰远在千里的父母。

当沈华善和沈则敬等人在前院和沈开善、沈余宪等人诉说近况的时候,沈俞氏和沈胡氏带着一众儿媳、女儿在后院接待了沈顾氏一行人。

沈顾氏出身江东顾氏,气质修养自是极好的。这些年她长居佛堂,已经很少过问俗事了,就连沈开善任职岭南,她也没有跟着去。这次如果不是她最钟爱的幼子沈则熙迎娶郡主,她也不会离开江南。

叔母,静气堂已经安置好的了,是清幽娴静之所。静气堂西侧设有一处小佛堂,里面的佛像是从天宁寺请回来的。另外侄媳已经吩咐下去了,奴婢仆从一律不准前去打扰,叔母请放心居住。

虽然和这位叔母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沈俞氏早就了解她的品xing,这样的安排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想必叔母她也应该满意的吧?

你办事,我自是放心的。你婆婆去世得早,这偌大的一个沈家后宅,你都打理得整整有条,不错不错。沈顾氏因为常年礼佛,脸色平静安然,语气也是这样不紧不慢。

对于沈俞氏的贴心安排,沈顾氏是满意的。随即她又对一旁的沈胡氏说了几句话:胡氏安和堂这几年是越发出名了,连我这样的人也屡闻其名,你是个有福的。

沈胡氏自然是点头说叔母谬赞了,然后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对上这样的名门大家,一向利落的沈胡氏也多了几分拘谨。

沈宁这才见着了前世从来没有见过的叔祖母沈顾氏。沈顾氏五十多岁,年纪不小了,可能是因为长年礼佛的缘故,头上并没有白发,看着也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

最主要的是她的眼神极其柔和,似含悲悯之意,让沈宁不由得心生好感。

前世里,这个叔祖母在长泰三十八年就出家云游了,可能是唯一一个得以保存的沈家人了。沈宁没有想过会在这世再见到她,一时心qíng也有些复杂,就连她的问话,也走神得没有听见。

这孩子,叔祖母在问你话呢。这孩子定是怕羞了。见沈宁迟迟没有回答,沈俞氏在一旁打着圆场。原来沈顾氏是在问沈宁的婚事,她也从儿子沈则熙那里知道了沈宁许给了清平侯家的大公子,就问了几句。

无妨,小女儿,都如是。原先我还担心栋儿的婚事,现在他成亲了,我的心愿已了了。这一次来京兆筹备婚事,也是和大家聚缘了。沈顾氏还是平缓的语气,无悲无喜。

在来京兆的路上她就想清楚了。待沈则熙的婚事一完成,她在俗世的牵挂也就没有了,也该是时候去做另外的事qíng了。当然,这样扫兴的打算,她暂时不会让任何人知道。

沈宁听着沈顾氏的话语,再想到她前世的出家,便知道这位叔祖母尘缘已了了。不知道为什么,她并不想gān扰这位叔祖母的任何决定,反而觉得本该就是如此的。

沈宁这一世,致力想改变的就是沈家灭门的命运,这位叔祖母在前一世时就不曾入局,所以这一世就本该脱离出去的。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沈家的因果都和她没有关系了。

沈宁想到这里,便粲然一笑。该离则离,不曾进入的,离开,也不应觉得怅然,这乃豁达应对之心;应留当留,从来就在的,不走,也当是愉悦,此是无惧之意。

这样想着,她觉得自己对将来要走的路想得更清楚了,也更坚定了。

沈华善书房内,沈华善和沈开善正在讨论沈则熙的婚事。郡主下嫁,要准备的事qíng自然许多,不能有任何马虎,京兆的官员都对这场婚事盯得很紧呢。

熙儿和郡主大婚后,就会居住在始伏大街的郡主府,领的光禄寺丞职也会在大婚后就上任。这里面的弯弯道道不少,我有些担心他没有兄长的提点,会行差踏错。沈开善表示了忧虑。

现在荣平县主被封为荣平郡主,沈则熙被授的官职也高了一等。这个孩儿又从来没有当过官任过差,沈开善真的是不太放心。

郡主府已经修好了,熙儿万没有再住在沈宅的道理,到时候监察御史一定会有话说的。这是礼制所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qíng。我已经吩咐下去了,随伺则栋的小厮仆从都会从我这里派出得力的,后院的奴婢也是jīng挑细选的。至于光禄寺职,我和敬儿也会在一旁时时提点着的,熙儿虽有些固执,却也不会那么糊涂的。沈华善这样说道。

对于沈则熙被授予光禄寺丞一职,沈华善也感到很意外。自惠和朝以来,郡马就只在鸿胪寺任职,领五品鸿胪寺丞职,这虽然不是定制,可是几十年间也没有郡马例外。

原先沈华善以为沈则熙也当是如此的,没想到沈则熙这次会在光禄寺任职。因为不知道长泰帝此安排是作何考虑,沈华善也就无法说出这个职务是好是坏了。

光禄寺领太官、珍馐、良酝、掌醢四署,管司膳事,自有一套严谨的程序。此职并不特别重要,朝臣目光少到此处,也不容易出现出错。叔父倒也不必忧虑。随伺的沈则敬劝慰沈开善。

饮食虽是大事,但在官职上,确实算不上重要。不说自己所在的吏部了,就连沈则儒所在的国子监,都比光禄寺受瞩目得多。

嗯。待熙儿的婚事一了,我就要马山返回岭南了。熙儿就拜托兄长了。沈开善这样说道。

其实沈开善自己也知道,婚事和领职已成定局,自己的担心虽说不上多余,在当下却也没什么意义。沈家所能做的就是小心再小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