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2 / 2)
那么敢问叔父,现今之势,该如何发展势力呢?老二已经和陈家定亲,原本我是打算在花朝节破坏这次婚事的,可恨让那陈家女逃过了一劫!老二原本就有不少势力,再得了陈家相助,必定遥遥领先了。虽然想到了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是上官长治也没有个具体的章程,像老二一样联姻?可是那还得等几年啊,况且前面还有一个老三,等到自己的时候,怕是大势都去了。
殿下不必忧虑。微臣从尚药局打听到的消息是,太子殿下的身体还能撑个三五年,只要太子尚在,二殿下、三殿下碍着大义名分,只能默默等待。这几年,就是殿下的机会了。那人的声音有些笑意,却并未正面回答上官长治的提问。
为此,微臣有三策,请殿下细听。一策,物色合适的五皇子妃人选,在这几年里,殿下要清楚知道,得哪家相助会对夺嫡更有帮助,那么五皇子妃就会从哪家出,并且要打好和这家的关系,须知重臣之家,这亲事,就不会轻易应允;二策,在朝野树立贤明之声,只要赢得朝臣的心、赢得百姓的心,这夺嫡就赢了一半,所谓人心所向,皇上定会考虑到这点的。这几年,殿下要看准局势,要不吝啬人、财,要抓住机会显露声名,如资财赈灾、不吝自身这样的表现;三策,赢得帝心。殿下要在皇上面前表露自己的孝心和才能,就要多多前往紫宸殿请安、问事,最好还能在紫宸殿安cha一两个人选,以便互通消息,这一点,微臣会利用职务之便,帮殿下办成此事;而宫中的贵嫔娘娘,也要成为殿下的助力,若是皇上对贵嫔娘娘的宠爱在所有妃嫔之上,那么皇上对殿下的看重就在所有皇子之上!殿下和贵嫔娘娘母子同心、里外相通,何愁事不成?
那个人的一番话,说得上官长治笑逐颜开,他的眼神熠熠发亮,这三策,就是五皇子府应对当下局面的三个良策!
只要顺着这三策去做,不管皇上有怎样的心思,不管局势会如何发展,殿下定必如愿。这就叫:简在帝心。那个人微微一笑,最后这样说道。
第二十八章北疆之局
九月中,七大卫大将军回京述职。国舅爷兼陇右卫大将军蒋博文在朝堂上弹劾安北都护府都护谷大祖无能,以国事谋己私、叛国,指责其串通突厥、鲜卑等少数民族滋扰大永疆域,请求长泰帝下旨令谷大祖下职回京自辩,并建议撤安北都护府,将安北都护府五万余兵将并入陇右卫。此言一出,引起朝廷上下一片震动,甚至有的官员殿前失仪惊呼:怎么可能?
没有官员会认为蒋博文借此拥兵自重,蒋博文虽然是国舅爷,却更是长泰帝的纯臣。蒋博文从长泰帝潜龙时开始就追随着他,最终还辅助长泰帝登上皇位,这从龙之功远比外戚之家更得长泰帝信任,始伏大街西侧的蒋府牌匾上还挂着长泰帝手书的帝臣不蔽四个大字,可见蒋家恩宠之隆。
尚未等京兆官员有其他反应,安禄侯吴能朝、兵部尚书陈知浩上疏,附议蒋博文的弹劾,认为谷大祖在北疆多年并无建树,反而突厥、鲜卑等日益qiáng横,北疆民怨渐生。吴能朝是太子妃之父,和蒋家同气连枝,上疏附议并不奇怪,但是兵部尚书陈知浩也附议,这就让众官员深思了。
随即,镇远公兼淑和驸马简向东上书驳斥蒋博文之言,认为谷大祖镇守北疆,是以突厥等未敢来犯,乃国之柱石;紧接着关内卫大将军严律政弹劾蒋博文,认为正是陇右卫侵占安北都护府的粮糙,使得安北都护日渐困窘难以为继,北疆民怨一事,蒋博文正是祸首。
严律正的话一出,朝廷官员皆目瞪口呆,不明白何以事qíng会这样急转直下。先是蒋博文弹劾谷大祖,后又有严律政弹劾蒋博文,那么,究竟谁是谁非?事qíng的真相是什么?北疆的局势究竟怎么样?
北疆局势顿时成了朝廷两方官员争执的焦点。
大永自立国以来,便在靠近突厥、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北疆设立安北都护府,在靠近西燕的滇桂设立安西都护府。两百多年以来,这两个都护府各领兵将五万余,镇守着大永北西两方,护卫着大永边疆的安全,为大永的长治久安立下过赫赫功劳。如今,竟然有人建议撤安北都护府?那粮糙又是怎么一回事?京兆官员觉得脑袋不够用了,因为离北疆太远,竟然没有人能说出个真相来,只能陆陆续续地推测事qíng的起因经过。
原来是秋季马壮糙肥,北疆外盘桓的少数民族突厥、鲜卑等又趁着秋季,开始一年一度的抢掠,北疆居民深受其害。安北都护府却是年年剿灭年年无果,渐渐民怨顿生,这才有蒋博文弹劾谷大祖一事。至于粮糙,按说是兵部直接核拨至安北都护府的,这里面,又关陇右卫什么事qíng?众官员再一打听,原来是北疆苦远,几年前兵部出于节省考虑,就通过陇右卫将军需物资调给安北都护府,才有了严律政的弹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