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页(1 / 2)
顾建章听了这话,脸色涨得通红,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岳父以前跟他说话都是和颜润色的,这次是真的发狠了。
顾建章心里再多的不满此时也不敢说话了,去年年底分家,他们一份银子都没分到,现在他完全就是还靠着岳父跟妻子过活,不,确切地说他现在就是靠着岳父过活,毕竟妻子的嫁妆也是岳父给的。
玉山先生这次行事雷厉风行,当着两人的面将信写好了,然后立即让人将信送出去。
做好这一切,玉山先生朝着董妧说道:这次他们兄弟两人分家,并没有祖产,如何分,你自己拿个章程。除了这宅子,他的东西准备全都打包带走。
董妧心里再不qíng愿分家,此时也不敢有异议。
两人在出门之前,玉山先生说道:你告诉苗氏,若是她敢有异议,我立即将她送回娘家去。
顾建章被玉山先生这qiáng硬的态度吓着了,出了上房,问了董妧道:为什么爹这次发那么大的火?你是不是还有事瞒着我?
董妧当下只能将苗氏惦记她爹东西的事说了。
顾建章终于明白,老爷子为什么生这么大的气了,老爷子还没死,晚辈就惦记着他的东西,这可真是让老爷子寒心了。
董妧小心地说道:老爷,爹说要分家,你看
顾建章苦笑道:老爷子这是下了决心,你跟我是拦不住的,算了,就按照老爷子的吩咐办吧,分家以后,我们与顾栎一起住。顾哲既然准备走仕途,肯定是长久不在家里,养老还得靠顾栎呢!
董妧有些为难:爹可能会将这宅子留给哲儿。董妧很清楚,他爹喜欢顾哲,不喜欢顾栎,这宅子十有八九会留给顾栎的,若是这样,他们岂不是要搬出去。
顾建章忍不住苦笑:这件事到时候再说吧!就算岳父要将宅子留给大儿子,可大儿子总不能将爹娘赶出去吧!
苗氏原本以为事就这样过去了,却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晴天霹靂等着她,苗氏倒是想闹,可她听到丫鬟转述的话,她再没这个胆色了。
倒是在太仓县的顾哲,接到玉山先生的信,吓了一跳:外祖父怎么会想着要分家?家里一定发生大事了?顾哲当下就要请假回杭州去。
姚氏制止了顾哲,很镇定地说道:再等等吧!姚氏帮着董妧管家,自然而然在家里安cha了不少她的人,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她的人也该将消息传过来了。
当天晚上,顾哲夫妻就知道了玉山先生为什么要分家的原因了,顾哲怒气反笑:爹娘竟然没将苗氏休了。这样的口舌之妇,肯定得搅得家宅不宁。
说完,顾哲看着姚氏,他一向不管后院的事,可姚氏不可能不知道:这事你是不是早知道了?
姚氏确实早就知道了,苦笑道:夫君,这话让我怎么开口?她若是告状,到时候犯口舌的就是她了。
顾哲头痛万分:父母在,我们当子女的就分家,这让外人如何看?他要走仕途,名声尤其重要。
姚氏却觉得顾哲多想了,这件事是玉山先生提的,又不是他们夫妻提的,要非议也不会非议到他们,毕竟他们当晚辈的哪里能忤逆长辈,而且姚氏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分家的,日日跟这样一个妯娌为伍,她真怕哪一日耐心用尽,到时候大家撕破脸就难看了。
顾哲无奈道:我这里公务繁忙就不回去了,你带着孩子回去吧!分家的事,有爹娘做主。他也没指望着她娘那点嫁妆过日子。
姚氏点头道:夫君,还是回去吧!你是长子,不管好坏,总要面对的。姚氏倒不是担心分家不公,以她婆婆的为人分家肯定会很公平的,只是她觉得,丈夫回去亲自见证分家让她能更安心一些。
顾哲点头应了。
五日以后,顾哲跟姚氏回到杭州。
玉山先生见到他们夫妻回来,第二天就请来了顾家宗族的几个族老跟过来,也不是让他们来做判决,只是让他们做一个见证,因为一旦分家,户藉就得更改,从此就是独门独户了。
当日玉山先生将大半的家产都当董妧做了嫁妆,所以董妧的嫁妆非常丰厚,除了良田铺子,还有不少的古玩字画,不过这次分家比较特殊,因为没有祖产可分,财产怎么分都是董妧说了算。
董妧也没偏薄谁,两个孩子都是每个人得了一千亩良田,一个铺子,两千两银子,还分了一些古董字画,分完这些东西,董妧说道:剩下的东西是给我跟老爷养老的,等我们百年以后,再让他们兄弟均分。手上总得留点钱,要不然以后行事也不方便。
玉山先生补充道:我在井江胡同也买了一个五进的宅子,加上这栋宅子,两栋宅子你们兄弟每人一栋,也算是我这个外祖父对你们的一片心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