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9页(2 / 2)

加入书签

月瑶淡笑道:早跟你说了,江南的雨跟京城的不一样。

向薇刚想说话,就听到悠远的钟声,向薇朝着钟声的方向望去,就看到远处有一座大山,半山腰坐落了一座古刹,向薇嘀咕着道。怎么一路上的寺庙那么多?

月瑶笑道:唐朝大诗人杜牧写的《江南chūn》里面有一句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在唐朝就有四百八十寺,你想想现在江南能有多少的寺庙。在江南不仅仅文风盛,这寺庙的香火也很盛。

向薇没好气地说道:什么杜牧杜甫的,不知道,你也少跟我说这些人。月瑶经常冒出来一个名,这些人都是历史名人,不是大诗人就是大画家,而且这些人不仅有名有字还有别号,有的别号还有好几个,听得她头疼。

小团子睁大了眼睛。

斐哥儿解释道:姨母,杜甫跟杜牧虽然都是唐朝的大诗人,但两人相着壹佰队眭了,而且杜甫可是跟李白齐名的诗圣,姨母,你以后可千万不要弄混了。

月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见着向薇脸色不好看,说道:平日让你多读点书你不听,现在连孩子都笑话你。

向薇yīn森森地看着斐哥儿道:你在笑话我?

斐哥儿打了一个冷颤,头摇得像拔làng鼓一般:没有,绝对没有。娘生气很恐怖,向薇姨姨生气一样很恐怖。

几日以后,终于到了目的地。

船刚靠岸,就听到外面的侍卫进来回禀道:夫人,外面有一个叫顾哲的人,他自称是夫人的师侄,他想求见夫人。

顾哲进来给月瑶行了礼,笑着道:外祖父听到姨母要来,这些日子高兴得不行,半个月前就打发我在码头等候姨母了。

月瑶这些年也很想念老师:京城一别,也有数年了,老师现在身体可还健朗?

顾哲摇头,人老了,xing子倒是越发执拗了,月瑶让人领了小团子跟可馨等五个人过来给顾哲见礼。

顾哲是知道月瑶生了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如今看到五个孩子,当下一愣。

月瑶笑着指了小团子,说道:这是英睿,是我姐姐的儿子,如今姐姐姐夫在苏州任职三年,我到杭州来顺道带他见爹娘了。

顾哲迟疑地问道:姨母说的可是苏州知府牛大人?能让月瑶称为姐姐的,又在苏州任职的,也就知府牛大人的妻子。

月瑶笑着点了一下头:嗯,就是他们。

月瑶这次人带得蛮多的,东西却带得不多,除了准备要送的礼,带的都是一些日常的换洗衣裳,其他都没带,按照月瑶的说法,差的东西到时候买就是了。

月瑶跟向薇,还有可馨一辆马车,向薇也不顾忌可馨在马车上,说道:前几日跟你说的事还记得吗?向薇说的是顾家的事。

月瑶点头道:都记得了,不过我跟顾家也打不着jiāo道,不用费这个心思。顾家在杭州也属于名门望族,族人上千,顾家祖上也出过不少的大官,曾经极为荣耀,只是现在顾家已经在走下坡路,当然,这些都是向薇说的,向薇衡量的标淮就是顾家如今上千的族人,可却只有六个人出仕,官职最高的也只有四品,下面的子弟也没几个是会读书的,而顾建章这一房在顾家是属于第七房,顾家七老太爷五年前过逝了,如今父母还在,父母在,不分家,所以七房现在还没分家,玉山先生也没跟女儿住在一起,而是自己在湖边买了一栋宅子。

向薇轻笑道:当年玉山先生要到杭州来养老,顾老太爷答应让顾建章跟董妧一起照顾玉山先生的,等顾老太爷过逝,顾家的七太夫人以守孝为名,让顾建章搬回了顾家,到现在也没让顾建章搬出来,这些你都知道的。

月瑶自然知道,为此她觉得特别的憋屈,还写信让老师回京城,可惜都被老师给拒绝了。

向薇瞄了一眼月瑶,见月瑶神色还算正常,继续说道:董家的大老太爷一直要玉山先生过继一个孩子到名下,以廷续玉山先生这一脉的香火。

月瑶点了下头,这事她也知道的,只是当时老师拒绝了。

向薇笑月瑶的傻:前段时日董家大老太爷又重提此事,连人选都挑好了,玉山先生这次没再拒绝,只是玉山先生身体一直都没大好,不宜长途奔波,要不然,那人可能已经领进门。兄长那么大年龄还为自己cao劳,玉山先生也没法拒绝。

月瑶觉得过继是对的,如今瞧瞧顾家的做派,还是过继个孩子在名下比较妥当,可听向薇的话,这事明显不妥当。

向薇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嘲讽道:你不知道,当初玉山先生将女儿嫁给顾建章时,顾家七老太爷答应过玉山先生董妧生的第二个儿子将来过继给玉山先生的,董妧也确实生了两个儿子,顾哲是长子,长子肯定是不能过继的,可次子顾栎自小就聪慧,也是一块读书的好料,更巧的是顾家七房十二个子嗣里顾栎是最聪明,而且还是最会念书的,也因为这个原因,过继的事迟迟没有定下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