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页(2 / 2)

加入书签

狄燊却不紧不慢起来,身子向后靠,双臂搭在扶手上。

陛下自然也知道,我大崇先祖起身乱世,兴于关外,以武力定天下,历代多是马上天子,开疆扩土,才有如今的版图。然而传之今世,武风日下,多染了中原习气,我国当今天子便是位诗画风雅之人,早没了那般锐意进取的心思,反倒是本王这位皇侄颇有先祖遗风,自少年时便胸有大志,一心想着统兵南下,吞并贵国,一统天下。

他侃侃而谈,可这番貌似毫无关联的话却恍如惊雷一般在耳边炸响。

高昶眼中早已不见了笑意,却没言语,有心要看他下面怎么说。

狄燊却也看出他面色变了,勾唇一笑,索xing直接道:倘若陛下这次不答应将云和公主送回崇国,便给了他十成十的借口,到时回朝奏明圣上,我那皇兄虽然不知兵事,却对这孩儿宠溺得紧,向来言听计从,而朝中又好战者居多,本王即便想劝阻,也是孤掌难鸣。到时真的兴兵南下,只怕贵国生灵涂炭之苦是免不了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尤其是日间与狄锵那一席密谈之后,高昶心中已有了几分准备,然而这并不等同他已想好了万全之策。

崇国的军力究竟如何,他自是清楚的,若战端一起,运筹帷幄,举国上下同心协力,虽然未必便败,但这百余年间的累朝储积也将dàng然无存。

为了她,他可以抛却一切,什么都不顾忌,可朝廷上下会怎么想,臣民百姓又会怎么想?若是仅仅为了她便要兴起刀兵,届时又有几人能与自己勠力同心?又何以言胜?

想想列祖列宗开创的基业,再想想千百万黎民百姓,自己这番坚持,真的值得么?

他缓缓搁下茶盏,抬眼望向对方,却故意道:贵国太子是否果有此意尚不可知,就算真的有,我大夏任人欺凌之辈,真要起了gān戈,结果也未可知,倒是殿下言之凿凿,特意将此事告知朕,不知有何企图?

话音刚落,狄燊忽然呵呵笑了起来。

我国五万jīng锐铁骑已分三路向贵国边镇集结,后续人马也在调遣之中。那狄锵小儿自觉算准了一切,只等陛下一口回绝,也不用返回隆疆,只要北出国境,便可立时集结大军,回身杀来,打贵国一个措手不及。陛下若仍是不信,只等近日边关奏闻到时,便知真假。

高昶qíng知他所言非虚,略想了想,便道:这坏事说完了,该说好事了吧?

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好事坏事原本便是一回事。

狄燊又是一笑:事到如今,也不必讳言,云和公主确与本王有关联,陛下将她留在夏宫也的确于理不合,不若索xing便应承下来,同意将她送返隆疆,如此一来,那狄锵小儿便没了口实,这场战端便从此消弭于无形。

而后呢?瀛山王殿下要说的只怕不仅是如此吧?高昶冷然看着他道。

陛下心思机敏,令人好生佩服,免去兵火之祸只是其一,这其二么本王也知陛下终究舍不下云和,若真是从此分离,也着实令人痛惜。本王倒有一计,只须着落在那狄锵小儿身上,便可大有转机,我皇兄只此一嗣,又已是风烛残年,只要去了这个心腹大患,本王便可做主。陛下是人中龙凤,自然不须本王多言。

晨光泛起,这一夜终于过去了。

浓云渐散,日头露出小半张脸,那光却仍旧发白,不见多少暖意。

冯正手托着金盘,躬身一溜小跑地快步来到御案前,跪地向上举着:陛下,宝玺到了。

又是一夜未睡,高昶脸上带着几分卷意,但眼中依旧透着神采。

他没去接,垂眼看看案上那张御笔亲书的丹诏,又逐字逐句的细细瞧了几遍,这才拿过那硕大的传国宝玺,用了御泥,在那署着天承年号的落款上重重印下,须臾再抬起,便见那传之天下数千年的八言刻文清晰可见。

自从登位以来,司礼监批红掌印的差事便被他收了回来,盖得多了,这用玺的手法愈发纯熟,圆转如意。

他又瞧了瞧,唇角轻挑,似乎自己也觉满意,便将宝玺放了,拿起那huáng绢卷轴递过去道:拿好了,叫张先生、陆先生,会同礼部和鸿胪寺到四夷馆宣旨。

是。

冯正双手接过,捧在头顶,正要起身,便听高昶忽然叫道:慢着。

陛下还有何吩咐?

传旨的事,你另差人去,摆驾,朕要去景阳宫。

昨日才刚去过,今日这天刚亮便又耐不住了?

冯正暗自有些奇怪,但毕竟是个眼头极足的人,赶忙又应了声,却退出门,将圣旨jiāo于一名司礼监随堂,命他直接去内阁值房,又对左右吩咐了几句,便扭头返回,服侍高昶更衣洗漱,又用了些早膳,便出门上了玉辇。

一路到了景阳宫,入内看时,那里的奴婢也刚起身未久,正一个个迷糊着眼,在庭院中洒扫,见圣驾到了,不由都吓了一跳,困意全无,纷纷跪伏在地,口呼万岁。

高昶行到寝殿门前问:公主起身没有?

其中一名年纪稍长的宫人跪地应道:奴婢等不知,徐管事方才进去叫了。

徐管事?

他双眉一轩,那心头像被什么扎了似的,没来由的刺痛。

虽然明知定然不是那个人,可一听也姓徐,那胸口便像堵着什么,浑身不舒坦。

跟在旁边的冯正也跟着抽了抽脸,抬眼看看主子面色不豫,显是也在意上了,可在这许多奴婢面前不便明言,当下仍躬着身,只作没听见。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