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1 / 2)
端亲王嘴角含笑说着,目光一直看着萧恒。
而当他说到这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萧恒面色一变,只冷声打断端亲王的话:话说八道什么!不过是一介妇人,朕怎么可能还记挂着!
端亲王闻言,却是笑着摇了摇头,笑容有些苦涩:皇兄还说不记挂,您这副样子分明便是没放下。皇兄,臣弟也不与您说虚的,今日之所以这般开门见山与您直接说了,就是想让这件事qíng能够有个明明白白的了断。
萧恒闻言正想开口说什么,端亲王却是直接开口打断:皇兄,您先听臣弟说完。
萧恒沉默了,看着站在御书房中间的端亲王,面无表qíng坐着。
端亲王看着萧恒,缓缓道:皇兄不仅仅是臣弟的兄长,其实臣弟这条命,也全靠皇兄才护下,而如今臣弟的一切,更是皇兄给的,所以即使臣弟对蓁蓁心有爱慕,却不会与皇兄争,更不敢与皇兄争。可是,臣弟不愿意看着蓁蓁在宫中受苦,想让她早日过上好日子,皇兄心中顾虑太多,犹豫也太多,更放不下架子。您若是这般,蓁蓁便是跟了您,只怕会更加受苦,臣弟也不愿意自己心爱的人日后不幸福。
面对端亲王这一大段带了一些谴责的自白,萧恒依然面无表qíng看着他,手却不觉握成了拳头,最终他只冷声问了一句:你想怎么做?
很简单,如今离琼林宴还有三日。这三日,臣弟不会再进宫,皇兄可以仔细考虑一下。若三日之后,臣弟进宫之时,皇兄告诉臣弟,您打算要蓁蓁,那么臣弟甘心退出,日后绝对不再动一分念头。可若是皇兄还未下定决心,那么日后你我两兄弟,不必再遮遮掩掩,各凭本事,皇兄也不要想法子将臣弟遣开。只是,到时候皇兄只怕争不过臣弟。
无聊,你觉得朕争不过你。
萧恒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只是冷声回了这么一句。
端亲王却是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皇兄不必再口是心非,臣弟既然说了,便会做到。现在也不会再去看蓁蓁,臣弟直接出宫。
萧岭
萧恒看着端亲王的背影,突然开口叫住。
端亲王停下脚步,却没有转过身。
萧恒拳头紧了紧,只开口说了一句:不必了,杨蓁蓁对朕,没有那么重要。
端亲王闻言,慢慢转过了身,目光看向了萧恒。
萧恒没有说话,只是对视着端亲王的目光,语气平静道:朕或许对她确实有几分兴趣,可她不过是个已经嫁过人生过子的妇人,不值得朕对她花那么的心思,你若真要她,朕这便下令赐婚。你我是兄弟,不值得为了一个妇人,伤了感qíng。
皇兄是真心话?
端亲王含笑问道。
萧恒点了点头回道:自是真心话。
端亲王闻言,却是再次笑了:皇兄,这话若真是您的真心话,那臣弟更加不可能答应。蓁蓁在臣弟心中,没有皇兄说的这般不重要,臣弟也相信,皇兄您口是心非了,她在您心中也没有这么不重要。可臣弟也相信,不管再重要的东西,你我二人兄弟qíng谊,不会破坏,所以您不必担心臣弟会因此而有什么不满的qíng绪。
所以,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约定,三日之后,臣弟等您的答案。
端亲王笑着说完了这番话。
萧恒看着他,没有再说方才的话,只是开口道:这对你不公平。
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皇兄护了臣弟这么多年,这同样对您不公平,可您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如今对臣弟不公平一回,臣弟自然心甘qíng愿。
端亲王轻笑着,在萧恒沉默的目光中,慢慢走出了御书房。
梁庸守在御书房门外,看着端亲王走出时,面带笑容,没有半丝方才进御书房时的不耐。
他有些好奇,正想上前恭送时,却发现端亲王停下了脚步,目光深深的看了一眼身后已经关上的御书房门,站了一会儿,方才离开。
气氛有些奇怪,梁庸犹豫着,终究没有上前去说话。
而在端亲王离开后不久,御书房的大门再次打开。
梁庸看到萧恒从御书房内慢慢的走了出来。
皇上
梁庸慌忙上前行礼。
萧恒微微抬手示意免礼,走出几步后,又停下脚步,冲着站在身后的梁庸开口道:去杨氏太子处。
梁庸心中忍不住一颤,却不敢吱声,只伸手挥退了要跟上的太监,自己一人跟在了萧恒的身后。
杨蓁蓁的居所,就放在宣和殿内,离太子的寝宫并不远。
而太子的寝宫,离御书房又很近。
萧恒不过走了没一会儿,便到了地方,站在了杨蓁蓁的房门之外。
但是萧恒走到了房门口的时候,却没有伸手推开门进入,而是站在了门口。
梁庸站在身后,看着萧恒似乎是站在门口发呆,他犹豫了一下,轻声请示:皇上,奴才来敲门
不必。
萧恒示意梁庸退下,自己正要伸手开门,而在这个时候,房门自己开了。
打开房门的小环猛然间看到站在门口的萧恒,吓了一大跳,差点没整个人都跳起来。
她gān咽着口水,有些慌慌张张的冲着萧恒弯腰行礼:皇上
萧恒看着小环,没有怪罪,只沉声问了一句:做什么去?
这一句话,问的有些没头没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