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7页(1 / 2)

加入书签

闻得玉姐到来,母女两个都有些讶异。三姐放下手中针线,整一整衣裳,看向王氏。王氏道:不妨的,你不须躲避,正该多亲近亲近才是。三姐悄将手下正绣的一条抹额掩了,这原是要绣与玉姐的,如今还未完工,自是不好叫玉姐瞧见的。

玉姐到来时,与孝愍太子妃平见了礼,三姐便上来见婶母,口称娘娘。玉姐眼睛尖,已见着了她手边针线笸箩,笑道:三姐果然长成大姑娘了,已做上针线了。王氏笑道:不过闲做两针,休叫她移了xingqíng。说起活计来,她这能算个甚来?又说,还不快收了去?没的叫娘娘看了笑话。

三姐的宫女忙上前抱了笸箩,一福身儿,悄悄退了下去,心中暗自纳罕:娘原叫我亲近娘娘的,怎地又叫我走开?

她却不知,从来说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王氏自玉姐话中听出她将要说的恐与三姐有关,是以将三姐先支了开来。

果不其然,玉姐与王氏寒暄一阵,便说着儿女事:外头自女儿极小便要为她们预备嫁妆,如今又兴厚嫁,不早早预备了嫁妆,临了便要失颜面。王氏心中一凛,接口道:我寡妇人家,只有这么一个孽障,她的嫁妆哪里用预备?我这些还不都是她的?

玉姐道:瞧你说的,你的还要留与外孙哩,我们哪能不管三姐?守着国库内库,怎会叫她薄了嫁妆?她的嫁妆倒不须愁,这女婿嫂嫂可有甚想法儿?展眼她便要到及笄的年岁了,难不成要到十五了再择女婿?世间一眼便相中的人少,磨磨蹭蹭也要一年半载,再卜吉日,又不定立时便有好日子。一拖二拖,都要成老姑娘了。何不尽早了相看?

王氏道:我寡妇人家并无章程,只请官家与娘娘怜她个没了父亲的孩子,叫她一生平安,我便是立时死了,也好闭眼了。玉姐忙道:嫂嫂又说这丧气话来!要个甚样女婿,难道你真个不曾想过?官家昨日还与我说来,总要叫侄女儿此事如意。

王氏沉吟半晌,道:只消孩子纯朴和乐。玉姐笑道:嫂嫂心里可有人选了?若有咱好趁早看上一看,免叫人定了去。王氏低头道:容我想上一想,可好?玉姐道:我便等嫂嫂消息了。

王氏送走玉姐,自思忖半晌,暗想三姐此生恐是做不了公主的,否则便又要牵扯上孝愍太子身份等等,怕又要生事。政事堂固不乐看着渤海郡王家坐大,更不yù有人借孝愍太子生事。若只是郡主,便不似公主那般易误驸马前程。如此看来,三姐反比公主吃香。勋贵人家人多事杂,又几代下来恐银钱上也是不凑手的居多,反不如与三姐寻个少年进士。女婿既有才,前程又不受阻,自然要待三姐好些。

思及此,王氏便定了主意,想求九哥于进士里择温柔和气的配与三姐。王氏越想越明白,否则玉姐何以早不提晚不提,偏要在这未放榜之前提呢?再者,新君登临,也须栽培些人手儿,横竖三姐也没了爹,不若便jiāo往这叔父手上,由他照看。王氏冷眼旁观这些日,看着九哥夫妇虽比先帝硬气些儿,却并不失礼,是以并不担心这两个将她女儿婚事胡乱拿来收买人心。

过几日,王氏将将赶在放榜前携了三姐去寻玉姐,三姐那条抹额也正正好儿做好。到了崇庆殿,三姐献了针线,玉姐看那条攒珠抹额,手艺虽略稚嫩却颇用心,不由赞一声好。妯娌两个一对眼儿,玉姐便叫三姐:你那两个小兄弟又一处淘气了,你去看看他们,管着他们些儿。

王氏一点头,三姐便即告退。玉姐看着三姐背景对王氏道:我说甚来,是大姑娘了,有样儿哩。王氏道:那是我前世的债主!玉姐笑道:儿女都是债,不独哪一个哩。王氏道:早早将她jiāo与下个欠了她的,我也好省心。

玉姐抿嘴儿一笑:嫂嫂想是心里有谱儿了?王氏道:我却有个想头儿,不知合适不合适。玉姐道:父母为儿女,没有不合适的。王氏试探道:听说外头新科进士要发榜了?

玉姐笑道:京中好榜下捉婿,却无人能捉得过咱家!咱放榜前先将人捉了来,剩下的才叫他们家抢去!说得王氏也笑了:如此,便要拜托娘娘了。玉姐道:嫂嫂这般客气又是做甚?便与王氏又说起三姐嫁妆来。

王氏犹豫一时,又说:还有一件事来,娘娘前使人往外拿本钱做经纪来?可有适宜的?

玉姐诧异道:嫂嫂也想这个?王氏道:前几日我生日,蒙两宫与娘娘之许,家里来人庆生,说这事来。外头好些人家也悄悄派人去做了,穗州左近路都修了三、四百路了,极平顺。我想着,田地总是有限的,谁个手里有了好田肯让与人?钱却不同,钱能生钱,后世子孙只消田地出产够吃的,余者还要看田地之外。

玉姐道:这事我如今是不大管的,嫂嫂知道的,如今兼并愈演愈烈,失土百姓渐多,总要与他们旁寻条出路,有手艺、做买卖倒是一条路免其成寇而已。既成了件大事,我便做不得主了。嫂嫂娘家若有此心,却也做得。只是,因事关重大,不好倚仗触法。

王氏道:我省得。

两个又说一回话,王氏便即携三姐告辞。临行时,湛哥拽着三姐裙边禁步不松手儿,玉姐抬手便朝他胖手上轻拍了一巴掌。看三姐涨红了脸儿,笑着安抚她:不好惯纵了他,不晓得多少人惯着他,总要有个人与他煞煞xing儿。那头湛哥嘴儿一撇,玉姐伸手挠他下巴,他哼一声儿,别过脸儿去不理玉姐了。

王氏告辞后,玉姐反思王氏所言之事,不意京中勋贵竟颇喜商事?二月里洪谦生日,宫中赐下物什,秀英来谢恩时便言家中与申氏都有意将原先生意拣起。盖因洪家底子薄,申氏家中人口多,田产都不多,京畿地又贵、权贵又多,好田都有主儿了,不若另僻蹊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