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8页(2 / 2)

加入书签

比如,在苏婉写的计划中,育婴堂有堂养、寄养和自养。

堂养,就是专辟场地,收婴雇入rǔ妇抚养。

寄养,则是由rǔ妇带于家中抚养,由育婴堂支给米粮。

自养,就是生母领养,悉心照料,依旧由育婴堂支给米粮。

还要每三个月送官验视,对抚养的弃婴,进行跟踪调查。

凡收养之弃婴,必须先禀报官府,由官府审核属实之后,方可以入籍支取钱米,若是小孩患疾,量给药费,倘若死亡,则支给埋殡钱。

凡想要领养为己子者,听任其便,但需官府出具凭证。

倘若遇到家贫,无力抚养幼婴寄送于堂,准许亲人探望,若是家境宽裕后,还可以认领回家等等。

不但如此,苏婉还写道,等孩子长大一些,可以聘请一些家境贫困的读书人教他们读书识字,或者学一些手艺,算数等等,将来也能有个谋生能力。

两宋时期,弃婴只会抚养到七岁,而苏婉又增加到了十来岁。

显德帝看完之后,对苏婉说道:婉儿,你的想法很好,写出的条规也很成熟,除了几条需要调整、修改之外,其他基本没有问题。

苏婉听到显德帝肯定了自己,心里也不免觉得有些激动,一脸期盼地看着他。

显德帝见状微微一笑,说道:朕决定拿出官田五百亩,先在顺天府建立育婴堂,专门收养顺天府内各州县的弃婴,等发展起来之后,朕还会下令让全国各地官府在积极筹建育婴堂,到时候,再让官府出面聘请当地乡绅担任首事,轮流管理,你看如何?

苏婉闻言,眼睛一亮,这就是所谓的官督民办了。

那些乡绅也是需要好名声的,以往也只是会捐钱建桥修路罢了,如今又有了育婴堂,这可是大大的善举,必定也会踊跃捐助资金,得了名,又能跟官府打好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不但如此,这一点,恐怕还会成为官员施政的政绩,他们不可能不上心。

苏婉忙点头说道:这可真是太好了,陛下这条命令若是真能实施下去,这夭折的婴儿肯定会大大减少的,到时候,不但是我,就是天下所有的黎民百姓都会打心底感激陛下。

她写的这些条规,本来就是把官府也扯了进去,若是显德帝不同意,她想要办起来,绝对是困难重重,现在得到了陛下的首肯,这可就容易多了。

而且,有了这些政策,那些孩子就多了条活路,他们的父母也必定不忍心再弃溺了。

显德帝闻言,含笑看着苏婉说道:婉儿,你就不用给朕灌*汤了,你朕既然这么说了,就一定会实施下去,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善举,就是最顽固的大臣,也不会反对的。

我哪里是在给陛下灌*汤?我是真心感激和尊敬陛下的。苏婉说道。

稍稍顿了一下,苏婉又说道:陛下,其实我还有一个筹钱的方法,只是不知可不可行。

显德帝闻言,也不由来了兴致,问道:婉儿说说看。

苏婉说道:无论是养济院,还是以后的育婴堂,需要花费的银钱都多着呢,只凭着官府拨付款项,还有民间的捐助,有时候可能依旧捉襟见肘,所以,我才想,要不要另外想个办法筹钱呢?

显德帝扬了下眉头问道:婉儿想到了什么方法。

苏婉笑道:陛下,与其半qiáng迫别人捐助银钱,倒不如让他们争抢着捐助银钱。人活一世,无非名利二字,有些人要名,有些人求利。只要我们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自然愿意掏钱。陛下,您看,我们做个拍卖行如何?

显德帝皱了下眉头,问道:何谓拍卖行?

苏婉说道:拍卖,就是用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让给最出价最高者,所谓的价高者得,便是这个意思了。而拍卖行,就是进行拍卖的一个机构,然而从中抽取佣金,成jiāo价越高,佣金越高。

显德帝反应很快,沉思一下,摸了摸下巴说道:这跟牙行岂不是一个道理?

苏婉一愣,随后笑道:嗯,的确是差不多。

牙行,就是为买卖双方说合、介绍jiāo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或者中间人,必须经过官府批准,而且还要缴纳课税的。

只不过,拍卖行是要进行公开拍卖的,拍卖的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需要很多人争相竞拍,最后价高者得,最重要的是就是要公开、公平、公正,若是能够有相关的律法,那就更好也不过了。苏婉继续说道。

拍卖会,形成一个行业,还是十八世纪以后,首先从英国兴盛起来的事qíng。

所以,显德帝也是第一次听说,而且十分感兴趣。

那拍卖什么东西最好呢?又如何让那些人高价竞争呢?显德帝问道。

苏婉说道:物以稀为贵,比如,名人字画、古董、珍宝等等都可以。

说到这里,苏婉看着显德帝打趣地说道:如果陛下随手写几个字,或者陛下偶尔用过的东西,拿出去拍卖,那些人还不得抢疯了。

话未说完,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显德帝闻言亦是哭笑不得,不过,他心里还真考虑了一下这种可能xing。

笑完之后,苏婉又继续道:拍卖行成立之后,我们可以先进行一场慈善拍卖,将拍卖所得的款项用于养济院和育婴堂等需要用要用钱的地方,也可以节省一下国库的开支,不是很好吗?

至于买拍的东西,这些勋贵之家,哪家没有几个古董字画之类的东西,若是谁肯拿出一、两件来拍卖,就不会一个小数目。到时候陛下命人做一个功德簿之类的东西,将这些人的名字,记到上面,大肆褒奖宣扬一番,那些人又扬了名儿,心里岂会有不高兴的?以后,再遇到慈善拍卖,他们只会更加积极了。何况,如今年景也好,国泰民安,巨富之家极多,但这些富商虽然有钱,但底蕴却浅,最爱附庸风雅,买一些高雅的玩意儿,还怕没有人争相竞拍吗?当然,何种慈善拍卖也不用经常进行,偶尔来一次就好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