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6页(2 / 2)

加入书签

是,微臣谨记,多谢陛下不罪之恩。霍渊叩首说道。

起来吧!

霍渊再次叩首谢恩之后,这才站了起来。

显德帝含笑请霍渊留下来陪自己用膳,霍渊刚刚惹得陛下不快,可不敢留下来惹他厌烦,显德帝也没有qiáng留,很快便放他离开了。

霍渊刚走,显德帝的脸上的笑意就渐渐退去,喃喃道:看来,朕还是得把他们的婚期提前一段时间为妙,免得夜长梦多。

霍渊敢冒着抗旨的风险来求他收回成命,足以看出他的确对苏婉尚未忘qíng,看起来似乎还用qíng颇深,这让显德帝不痛快的同时,也感觉到了一丝危机。

------题外话------

ORZ,以后再也不勉qiáng自己了,真是伤不起,修文时间比写文时间还长o(╯□╰)o

☆、第七十二章 孩子

霍渊接到赐婚旨意后进宫一事,自然是瞒不过众人的耳目。

英国公府也收到了消息,英国公苏垚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他真没想到,霍渊的反应竟然这么大,直到霍渊平安从宫里出来,他才放下了心,但下一刻,就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是了解自己女儿的xing子的,她本就觉得自己嫁给霍渊是委屈了,心不甘qíng不愿的,万一让她知道霍渊不愿意娶她,甚至还特意进宫退婚,她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恐怕就更不愿意嫁到昌武侯府去了,说不定还会闹出什么事qíng来,于是,他立即下令封锁消息,若是有人在二小姐面前胡言乱语,立即乱棍打死。

英国公下了命令,下面的人自然是噤若寒蝉,不敢吐露一个字,而苏清雪自然是被蒙在鼓里,暂时免却了一场麻烦。

苏婉没有太多关注这件事,反正,霍渊对她来说,已经是过去的事qíng了,她还是更关心自己将来要做的事。

她觉得自己不能一直待在家里,还是要亲眼出去看一看,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qíng况,她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使力。

这几天,苏婉几乎是天天都坐车出去,内城,外城都亲自查看过,好好地逛了逛京城,对于京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知。

京城内、外城的贫富差距,虽然算不上是特别巨大,但的确是显而易见地存在的,内城的平民百姓,虽然他们的生活算不上非常富裕,但绝大多数人却也吃穿不愁。

而外城外城则是后来增建的,从未经过规划,大多是曲折狭窄的街巷相互jiāo错,而且大部分居民都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人,大都比较贫穷,而且。此时的外城,还有不少地方是荒野和坟地,只有靠近正阳门一带才比较繁华,那里毕竟是商业街,很多的商户居住其中,但是,外城食不果腹的贫民,的确要比内城多得多,能很明显感觉到内外城的差距。

苏婉在真正考察了几日,才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显德帝,他在这方面其实已经做的很好了,显德四年的时候,他就已经命令在北京五城各设养济院一处,尽数收养孤老,贫民,京城赡养的孤老已有上万人,每年都会供给的米粮、布匹。不止如此,全国各府县的这样的养济院也有不少,在这方面花费着实不小。

为此,苏婉还特意去南城的养济院查看了一番,发现都管理的都十分不错,苏婉觉得自己之前实在太想当然耳了,她自己在这方面未必就能使上什么力。

在坐马车回去的时候,苏婉一直在想,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针对哪一方面。不过,她还没想出什么头绪,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孙婆子,发生什么事了?跟苏婉同坐一辆马车的菡萏,打开车窗,问外面的婆子道。

此时,他们就在正阳门外的大街上,这片是商业街,熙熙攘攘的倒是十分热闹。

菡萏姑娘,前面被一群人挡住了路,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孙婆子说完,就急匆匆地过去看qíng况了。

没一会儿,那婆子就返了回来,说道:启禀夫人,前面有一个弃婴,很多人都围着看呢。

禀报完之后,那婆子就颇有些气愤地说道:造孽哟,也不知这么孩子的父母怎么就那么狠心,竟然放到了路中间儿,若是被人踩上几脚,或者被车碾轧了,这孩子岂有命在?

弃婴?苏婉听到这里,不由蹙眉问道:弃婴这种事很多吗?

其实心里已经有数,在她那个年代都有不少弃婴,何况于这个时代?

果然,菡萏说道:现在是丰年还好些,若是到了灾年,被遗弃的婴儿那才多呢,甚至很多地方,一直都有溺婴的习惯,尤其是是女婴,奴婢的家乡,就有些人家一见生下来的是女孩,就立即溺死的!

说道这里,菡萏神色有些暗淡,因为她自己就亲眼见过,也亲身经历过,她的小妹刚出生时,就差点被溺死。

苏婉闻言,若有所思,她这才想起来,本朝似乎并没有针对弃婴出台什么政策。

她曾经在书中看到过,两宋时就设立了慈幼局,婴儿局等,不但收养收养遗弃的新生儿,并置rǔ母喂养,无子女者可来领养,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宋朝皇帝则会令他们互相婚配,并由官方出钱资助新郎新娘等等,在收养弃婴方面简直做到了极致。

但是从元朝直至本朝二百多年的时间,育婴这一方面似乎一直停顿,好似被遗忘了一般,苏婉觉得自己或许可以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