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页(2 / 2)

加入书签

华琬对拔丝板很满意,抱着陶学录的胳膊赞叹道,婶娘,陈师傅不愧是京城第一厉害的铁匠,拔丝板的圆孔,比学生预想的还要细。

可不是。陶学录笑着取出一只缠绕金线的卷线盘递与华琬,华丫头,试一试,看看拔出的金丝是否光滑圆润,若有棱角,就不能用了。

华琬欢喜答应下,从卷线盘牵出金线,再将金线逐一穿过六个新圆孔,每穿过一个,华琬都会仔细检查,待六个孔走遍,金线几乎细成头发丝儿。

华琬纤细的手指捏在金丝寸长的位置,金丝软软地垂下。

陶学录不禁感慨:这技艺若叫文绣院学去,她们就能将金子绣在袍衫上了,不过华丫头,于制饰而言,金丝的硬度撑不起花样,做地子又嫌太细太浅,陶学录捏了捏华琬手中金丝,柔软亦不如蚕丝,粘在金雀鸟上会扎手,如此除了当花蕊,其余怕是无用处。

婶娘说的是,金丝除了看起来漂亮外,似乎用处不大,颇有白下功夫之感。华琬对着格窗举起金丝,许是金丝格外细的缘故,恍恍惚惚间竟融于阳光之中,若不是空中晃动了环环光圈,真难以察觉华琬手中是举着东西的。

陶学录眯缝起双眼,颌首道:倒是美。

婶娘,学生以前编草饰换钱时,很喜欢编一种草芯灯笼的花样。华琬手指灵活地穿捻于金丝之间,长金丝被弯成一圈圈紧挨的半圆形状,婶娘,您看,像不像上元节的灯笼。

由无数金丝簇成的小灯笼不停地颤动,光芒闪烁流转,是寻常制饰工艺难以呈现的美。

华琬未注意到陶学录已经惊讶的合不拢嘴,傻傻地咧嘴一笑,金丝灯笼与学生预想的八九不离十,婶娘,金丝还有一种用法,亦是学生编草饰时用到的

陶学录还来不及阻止,华琬已经松开手,金灯笼登时和烟火绽放一样四散开来,变回了弯弯曲曲的金丝,陶学录本想要华琬将金灯笼留下给她仔细品详一番的。

陶学录还在遗憾地摇头,华琬已经将长长的金丝平分成两段,两只手拧啊拧,两根金丝被相互交缠拧做了一股匀细的麻花状,婶娘,您瞧,金丝仍旧很细,但不软了,可掐丝,可编织,可焊于金胎上,制成花、鸟、亭台、楼阁各式花样,对了,婶娘是否觉得拧股的金丝比更闪亮?

两根拧在一起,被阳光照射的面更大,自然更闪。

陶学录眯起眼睛,编织吗,此技法可实现用极轻的原材制出面状大的立状图样,或许能解决原先錾造工艺的弊端。若将几种技法相结合,制出的饰物能惊艳了世人啊,陶学录不禁对华琬产生几分钦佩。

过了半晌,陶学录颔首道:华丫头,将你的想法用到郑六娘子的嫁妆头面中。

说着,陶学录眸光比之往常更加明亮,罗瑾娘实是好运气,竟然被她得到了你这块宝,看来凝光院又有希望了。

婶娘,您在说什么,凝光院怎么了。华琬未觉得有甚了不得,她不过是将编草饰的手法用到金饰中。

没什么。陶学录拍怕华琬肩膀,坐回藤椅,手里拿着金丝舍不得放下,原本制饰于她而言是一种本能,早已无热情,可今日看到华琬拧出的金丝,她忽然技痒起来。

陶学录本打算晚上修封书信与罗瑾娘,向她报个喜,后转念一想,还是先让华琬将这技法练熟了为好,如此明年华琬去了凝光院,必能很快进入上界坊,成为金匠师。

陶学录琢磨了一会,同华琬商量后,决定暂且将利用到金丝的编织、填掐、镶嵌等技法称为花丝工艺。

陶学录看华琬用金丝编小船看入了神,直到小陶在一旁大声喊饿,二人才清醒过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