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页(2 / 2)

加入书签

这是沈兆言第一次从杨末口中听到宇文徕的名字。她深深地吸气,抬起头来望向灵堂正中杨公的牌位。他从未在她眼中看到那么复杂难言的情绪,有愤怨、有哀伤、有懊悔、有无奈,纠缠混杂在一起,难分难舍,最后都化作冷漠的决绝。

他并不知道她和宇文徕的过往,所以不明白她那一瞬间眼神的深意;等他终于明白时,一切都已来不及。

作者有话要说:  三个主角的名字出现在同一句话里了,三角关系会不会太明显,灭哈哈哈

明天入V三更,后天双更,请多多支持~~~

新近注册的读者注意看jj新出的用户等级,最低一级会非常非常贵,但很容易就可以升级。

满25字的2分评论都会送分,可以抵减购买的jj币,别忘了登录。

感谢投雷么么哒!

xixihaha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4-01-03 12:18:24

☆、第八章凤求凰1

元熙十八年春正月初三,魏太子宇文徕亲率使团出使洛阳。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两国虽然已达成盟约结为友邦,吴帝尊魏帝为叔、与太子叙为兄弟,但在此之前刚刚经历一场惨烈的战役,再往前则数十年间大大小小征战不断。就算为了表示友好、庆贺结盟,太子完全没有必要亲自出使对方国都,派个使臣过去意思意思就行了,万一对方背信弃义把太子扣下当人质、或者索性杀了怎么办,那可是一国之储君,易储都会引发国事动荡,更何况囚禁被杀。

会这么想的绝不止一个两个,不但魏国诸将都有此顾虑劝诫太子不要以身犯险,吴帝也收到了不少这种奏折。但吴帝是个好面子的人,手下也有一大群好面子的大臣,犹以主持此次和谈的张士则为首,自认是一诺千金的君子,谈判时可以针锋相对拍桌子骂娘,一旦谈定了签下合约,那就必须遵守不能反悔,至少不能这么快看到一点蝇头小利就反悔。

再说了,五百里外慕容筹那十多万大军是吃干饭的吗?太子要是少一根寒毛,不出三日鲜卑的铁骑就会踏破洛阳大门。

无论两边私下里经过多少争执辩论,正月初三这日,魏太子宇文徕还是如约出现在洛阳上东门外。吴帝携贵妃、皇子公主亲自出城迎接,与太子兄弟相称,迎入宫城盛宴款待。

吴朝的爱国志士对于绑架魏太子一事始终不能释怀,宫宴上兵部尚书就半是玩笑半是威胁地问太子:殿□为储君只带五百卫士深入我国都城,就不怕我们把殿下一直留在洛阳作客?

宇文徕的回答不卑不亢,也很直接:我父亲儿子众多,光是成年的就有八个,个个心怀壮志才略过人,完全不用担心皇祚后继无人。我能被立为储君只是因为年龄最长,其实才德韬略远比不上我的弟弟们,甚至还有人说我优柔寡断不能成为贤明的君主。你们要是扣押我或是杀了我,正中这些人的下怀,他们就能另选一位有雄才伟略的储君。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