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2 / 2)
两名郡守府的侍卫当即上前扭住崔莞便往外拖。
“殿下!”崔莞强忍双臂传来的剧痛,直直盯着刘珩,大声言道:“舜明於庶物,察於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小人不才,却也曾听闻,殿下乃仁善孝义之人,心系天下万民,小人死不足惜,不过若此时放走真凶,他日危及殿下,莫说小人,就是在座诸位,均万死不能辞!”
响亮的声音在大堂回荡,彷如一道惊雷,生生震入众人心中,非但张显与诸位族长神情怔忪,便是稳坐石台之上的刘珩,浓眉轻轻一挑,恹恹目色陡然划过一丝微亮,漫不经心的搁下酒樽,“哦?”
刘珩出声,拖着崔莞的两名侍卫动作立即一顿,不敢再走,但手中也未松开半分,仍旧紧紧扭着那两只不足一握的手臂。
崔莞试着挣扎几下,见无济于事,也就不再白费力气,昂起小巧的下颌,仍旧望向刘珩,清清冷冷的声音似涓涓流水,“小人以为,寻出真凶,乃当务之急,一来可化去殿下之危,二则免去疏忽之下,平添几个无辜枉死之人,累及殿下一世英名!”
一番言语铮铮,刘珩慵懒的眸子轻眯,啼笑皆非,虽薄却透出一丝魅惑的唇慢悠悠地勾起,低笑道:“如此说来,你倒是一心为孤?”
“不!”崔莞深深吸了一口气,一双墨玉一般的眼眸清透明澈,不闪不避,直直迎着那道几欲穿心而入的眸光,声音坚定的道:“小人是为家君而言,若家君蒙冤受辱,小人空有才而不能助之,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说着她奋力挣扎起身,然而那两名侍卫抓得极紧,纵使长袖下的手臂早已被钳出一道道红痕,也不曾挣脱分毫。
静静盯着崔莞的刘珩,嘴角微不可查一抽,这小姑子,还真是没让他白白期许啊!
那样一番听起来慷慨激昂,义正凛然的话,实则一句一句,均带着弯弯绕绕的勾刺,先是以圣人言点出五帝舜所施行仁义之举,又不留余地的将他高高捧起,最终借安危一事,直指若不予她机会寻出真凶,牵连无辜之人枉死,便有失世人所誉。
而且,她还将自己置于忠仆之位,非阿谀谄媚,捧高踩低的小人。
如此忠义之人,若是不管不顾,径直将其诛杀,定会受到世人的鄙薄与嗤笑,也会有人将此事作为抨击他的利器。
这小姑子,真是太有趣了!
刘珩眸底泛一丝若有似无的轻笑,忽地,他侧首,瞥了一眼张显。
被这锐利的眼神一扫,张显心头不由一颤,当即明白过来,急急冲两名侍卫摆手,“放了罢!”
那两名侍卫依言撒手,垂首躬身退回大门外。
重获自由,崔莞心中却无半分松懈,她明白,方才那番话,只能拖延一时,若她无法寻出真凶,甚至寻出真凶后无法令人信服,最终的结果定然与先前一般无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