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页(2 / 2)

加入书签

柳母赚着佛珠,靠向闻不就那边的椅背,二人对视一眼。

柳母笑道:“对了,想起来一件事情。”

“我们家姑爷前不久不是被冤枉上了大堂,青天老爷觉得他受了委屈,就将害人的赵玉儿交给他处置。”

“我们家姑爷心善,正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总不能将年纪轻轻的姑娘沉塘,毕竟还怀着孩子。”

柳母笑吟吟道:“你们谁知道家里有这样的男子,天生痴儿无法人道,家中清贫娶不得妻。咱青天老爷说了,罚闻有德一家二十两白银给赵玉儿当嫁妆,把人嫁过去,有后了不是?”

“这……”

媒婆面面相觑,心道不是给柳家小姐说亲,怎么还有这么一遭。

她们你望我我望你。

以往都是给人家清白姑娘公子做媒,给这么一个与长辈通奸祸害亲人的女子说亲……多糟心!

“噔。”

闻不就放下茶盏,看着望过来的眼睛,勾起嘴角。

“这件事确实让人为难,诸位夫人不想接我也理解。”他叹了口气,喃喃自语,“看来我准备的二十两谢礼是用不上了。”

二十两!

四个媒婆不约而同竖起耳朵。

她们做十桩媒也赚不到二十两啊!

当下一媒婆挥着红手绢大声道:“能做,怎么不能做!别说是人,憨猪我都能给您找出来!”

又是她!

众媒婆心里再一次翻白眼。

嘴上不甘示弱。

“您交给我,保证三天……不,两天给您找到合适人!”

“两天太久了,多一天白吃一天饭。柳夫人,您把这婚事交给我,一天我就让人把赵玉儿接过去!”一媒婆拍着胸脯说。

那挥着红手绢的媒婆心里冷哼一声,小样儿,就这水平,跟我争?

当下站起来,大声道:“柳母,不要两天,不要一天,现在我就跟您说!”

“我未来永安县前在县外村里住,有一邻居,家中只有一痴子,如今三十多岁,别说人道,爹妈都不认识,这种人配赵玉儿刚刚好!”

柳母笑道:“听起来不错,不知这家里人如何?那赵玉儿有些心机,我怕他们压不住被欺负。”

“您放心,我们村的婆娘,个顶个中用,就那小丫头片子,保准收拾得老老实实,屁不敢放!”媒婆脸上露出骄傲的笑容。

“那就好,只是还有件事交代,嫁妆是二十两,但是得去问闻有德一家要,倒时可别借着说亲由头闹上我们柳家。”柳母道,“这事我们事先说清。”

“您放心,我把头放着跟您保证。”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