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页(1 / 2)
第二种是对市场反应不及时所形成的滞销。
苟玳将其分为四类:时节性滞销、喜爱性滞销、水土不服型滞销和市场过度竞争滞销。
时节性滞销,某样商品有特定的时段性或季节性,一旦在该时段内过度成产,就会导致销售性时节过后供远大于求,亏本都无法售卖。
比如玫瑰花,其在情人节等节日达到销售顶峰,节日过后便会恢复原价。一旦花店等预估出错,进货量过大,节日当天销售不理想,节日过后就会大量囤积花束。喜欢经常性买花的群体较为固定,因而销货能力有限。剩余的玫瑰,往往折价后对非买花群体吸引力也不大,只能处理掉。
再比如季节性较强的服饰,羽绒服,天气越冷,销售量越理想。一到春暖花开,便要疯狂折扣销售。若折扣内仍然无法清仓,商品便成为滞销品,无人购买,占用仓库。
喜爱性滞销,则是没有密切发现市场变化。
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对商品的认知一直处于动态状态。
典型比如各种红极一时的网红商品,起初因为新鲜感等原因销售火爆,一派繁荣,当有厂家没认清市场,以为其未来销售同样可观,大量生产后,消费者对其新鲜感已过,生产的产品便成为滞销品。
第三种是水土不服型商品。
就像海鲜在饥饿的非洲却是滞销的,鲤鱼在山姆国泛滥却无人吃。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审美,消费习惯等。想当然以为在一个地方畅销的商品,换一个地方一定能被接受,注定要吃苦头。
比如小型两箱轿车,其在国外大受追捧,优点似乎也肉眼可见。体型轻便、低排量、占用空间小,易停车。因而当年有汽车厂大量生产后,才发现销售量惨淡,销售额收不回营销费。同款的两箱半、三厢轿车销售却理想得多。明明两箱轿车优点更多,可国人就是该死的偏爱有“尾巴”汽车。
第四种则是市场过度竞争产生的滞销。
大多行业在从红利期到平稳期,都会面临该类情况。
某样产品面世时,大受欢迎,净利润非常可观,就会导致大量资本流入该市场。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生产远大于需求后。只有前期进入该市场站稳脚跟,打出名气,获得稳定用户的产品,以及资本足够强大,能够后来居上的企业吃到红利,其余盲目进入该市场的企业都将被淘汰,也产生大量滞销品。
苟玳分析完滞销的几种情况,看着众人恍然大悟的模样,微微低头,不让人察觉自己的神情。
事实上,以上滞销品,在苟玳看来都属于“有解滞销品”,能够售卖;除了以上滞销品种类,还有“无解滞销品”,苟玳将其称为“垃圾滞销品”,即本身就是垃圾,没有人有购买理由的产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