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9(1 / 2)

加入书签

取决于你要什么样的效果。”

  李文森注视着不远处的三个证人:

  “我一直觉得隔离室是一种很鸡肋的东西。”

  “为什么?”

  “你想想,你被叫来审讯,站在一个四面封闭,好像只有你一个人的房间里,但你会真的相信旁边没有人在监视?”

  李文森耸耸肩:

  “又不是猪。”

  “这倒是。”

  刘易斯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西装纽扣:

  “不过,我记得你最擅长的审讯方式是单审吧。”

  “嗯。”

  “那这次,你为什么要采用让他们自己辩论的方式?”

  “因为那两个。”

  李文森指了指英格拉姆和曹云山的研究生陈郁:

  “权威型父母手下的牺牲品,一个从小参加黑帮从来没读过书,一个从小除了读书没干过其他事。这样的人,但凡遇到能充当他们父母角色的人,只有两个反应。”

  “的确,固着型人格。”

  刘易斯点点头:

  “要么反抗,要么遮掩。”

  英格拉姆,是青春期没有和父母解决好冲突的典型。

  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同龄人劝你天冷加衣,你感激,但若是你妈妈劝你多穿一点,你就会抑制不住地烦躁和愤怒。

  英格拉姆就是这样。

  这种愤怒,从他的青春期延续下来,陪伴终生,永不消失。

  而陈郁,遇到问题和英格拉姆相同,但他采取的解决策略和他完全相反。

  他阴沉,懒散,不修边幅,愤世嫉俗。

  像一株,有毒的蘑菇。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按正常审讯方式挨个问他们,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他们所有人,都在撒谎。”

  李文森笑了一下:

  “但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我永远无法触及真相。”

  现场的这三位,只是目击证人,肯来作证是心肠好,没有法律义务帮助警察破案。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采取任何逼问措施。

  只要他们不想说真话,又不能找出他们作伪证的证据,她就没办法。

  “所以,与其让他们怀着叛逆情绪和我们玩游戏,不如让他们自己内斗。”

  毕竟搞科研的,最受不了别人质疑自己的逻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