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2 / 2)
晋朝理所当然地完蛋, 儒家在南北朝期间甚至是被佛教道教吊打,如此,才算是反思了一番, 又有一批精英诞生了。
等到宋朝的时候,儒家愈发奇葩起来,口号一个个喊得震天响,但是是非对错不重要, 政治立场才重要,前期的时候,大家还算是有点节操,到了后来,那干脆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打击政敌,搞内斗连割地卖国的事情也干得出来。总之,儒家因为自觉不管是谁当皇帝都离不开他们,已经是膨胀到迅速腐化堕落了!他们已经算不得真儒,而是犬儒。
到了异族横扫中原的时候,除了少部分人一直抵抗到底,更多得跪得比谁都快,要不是后来蒙元不肯给这些儒生上升的渠道,让他们只能在下九流打滚,他们其实是真的乐意继续捧上头的臭脚丫子,只要肯与他们共天下就行。
可以说,从儒家一家独大开始,他们的堕落就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顾家并非那等妄自尊大之辈,他们如今大多数都没有官身,为了为几十年后铺路,顾家如今就是在默默积蓄力量。这所谓的积蓄力量自然不是躲在自家书房里头研究圣贤书,大家的天资在那里,就算是皓首穷经,也未必真的能培养出一个大儒来。
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关注地方上的情况,保持顾家在地方上的影响力,然后他们就发现,民间的风向出现了微妙的状况。
原本那些死守着自己的手艺,就算是收了徒弟也得各种考验,到头来还得留一手的匠人如今也开始大肆收徒,自个搞作坊了。
不搞这个没办法,如果收的学徒只能打下手,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因为效率比不上同行然后被挤兑死。这年头大家有钱了,自然就需要消费。那种家庭手工式的作坊已经赶不上潮流,以前的时候,像是寻常的木匠,一般最多就是被人家请上门干活,这才能挣几个钱,那就是辛苦钱。而手艺好一些的,自个搞个小门面,收几个学徒打下手,专门制作拿手的木器,然后自然会有看中他们手艺的人上门订做。
但是如今,民间对于各种商品的需求量是真的很大,何况,许多作坊也是需求大户,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总得有东西装才行。别以为这个时代的人不懂什么叫做包装,真要论起过度包装来,古人一点都不逊色,要不然,买椟还珠的事情是哪来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