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页(2 / 2)

加入书签

而棉花本来也是从西域传播过来的,若是能够让西域那边跟着广种棉花跟中原贸易,那样中原的纺织业也就可以大肆发展起来了。或者说,先引进海外的良种,大幅度提升粮食产量,不用担心权贵为了在纺织上头得到更多的利益,广种桑棉,以至于底层百姓食不果腹,那个时候,顾衡才愿意将更加先进的纺织机拿出来。这年头,南方已经有了资本的萌芽,对于这些野蛮生长的资本家来说,为了足够的利益,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其实羊毛纺织技术跟棉花纺织技术相差并不大,最关键的还是前面的步骤,那就是羊毛漂洗脱脂。草原上其实也会用羊毛做毛毡,但是他们的处理很粗糙,就是用水进行初步的清理,但是这显然是无法处理掉羊毛上头的油脂还有其他污物的,而顾衡呢,恰好发现,中原很多地方,是有着天然的碱矿存在的,这些稍微处理一下,就能快速高效地处理羊毛,而将目前的纺织机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很方便地纺线织布。

顾衡根本不需要在朝堂上提出什么对草原的经济侵略,只需要将羊毛线和毛纺布料拿出来,看到好处的那些官员,立马就能无师自通种种手段。

尤其是那些文官,他们多半不愿意打仗,这不是宋朝之前了,那时候官员讲究的是出将入相,就算是文官,也是常年佩剑,随时都能抽刀子砍人的那种。

到了宋朝之后,文官就开始视习武为贱役,文武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隔阂,再难有当年的盛况了。

这年头,朝堂上的文官清流,看着一个个都是一副两袖清风的样子,其实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些产业,跟各地的豪商都有些关系。像是顾家,收入来源可不仅仅是老家那些良田,顾家那么多的族人,良田再多,每年的收益一部分归于主支,剩下的分摊到族人手上的也就没什么名堂了。

顾家真正的收益,其实来源于一些大商人的孝敬,一些大商人借着顾家的名头做生意,有麻烦的时候就让顾家出头,为此,他们每年都得给顾家一份不菲的孝敬。

朝堂上的官员多半如此,许多寒门出身的官员,本身在进学的时候,就有一些商人的资助,做官之后,这些商人也会帮着运作,让他们能有更好的前程,作为报答,他们就得在一些事情上给那些商人行方便。当然,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官员也不会为那些商人将自己搭进去,甚至反过来落井下石也是有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