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1 / 2)
之后他向妻子道歉——他性格比较大男子主义。又有些嫌弃妻子的学历和出身,极少会为自己的过错道歉。所以妻子对此印象很深刻。
就在道歉之后的第三天,刚巧是周一,他准备销病假回学校工作。
然而准备出门,换鞋子时,再一次晕倒……重复了前一次的事故的流程,送医、失忆。
只不过这一次,他表现得比上次镇定了些。
一天之后,他再一次恢复了记忆。
她的妻子劝说他转院,联络燕京的同学帮忙找专家看脑科,却惹得他火冒三丈。
随即他以疗养为名,去了林城郊区他为父母购置的房子里。而妻子则继续留在市中心上班并照顾他们读小学的儿子。
根据他自己的笔记和“对话”,之后一个月里,这个过程他又重复了两次。
搬到父母住的房子里之后,他就开始为再次意外交换做准备——给交换后的“自己”提前留好的问题和信息,尝试跟“她”沟通和交换情报。
他的准备没有浪费,就在第三次交换发生后,对方给了他回应,愿意和他合作解决问题。
而他也在交换时冷静的确认了“自己”的身份信息,了解到“自己”身在何方。
——是他的老家赣南省的某个农村里,四口之家里15岁的小女儿,正在读初三。
两个人的对话乏善可陈,他想要稳住——据他的妻子说,他提副教授已满5年,正在转正的关键窗口期。
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瞒住外人,包括他的妻子。
他跟这个小姑娘商量把她接到林城,辅导她功课,帮她考上高中、大学。
条件是小姑娘背诵他的讲义,以便跟他互换时,能正常完成授课。尽量别流露出异常来。
然后再想办法弄清楚交换的机制。
提前商量好了一切流程,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都做好规划之后,他回了赣南老家。登门找到这个小姑娘,提出想收养她。可惜百密一疏——小姑娘的父母要价60万。
理由是,他们这里彩礼都要30万,再算上其他各种费用,普遍都有50万。
何况他们家闺女读书很好的,又是15岁的大好年华。而他都已经快40了,他们总得为女儿考虑一下吧。60万要的真不高。要不是看他是个教授,人很体面,他们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没错,谈的是收养,但小姑娘的父母默认其实就是要结婚的。
那么,这位副教授是不是预料到会有这种演变呢?
——他当然知道。
这是他老家,他还是个社会学的学者。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赣南省农村女孩子十五六岁定亲,十六七岁生第一个孩子的状况有多普遍?
事实上,这小姑娘自己班上就有两个同学没有去读初三?为什么?怀孕了啊。
他一个奔40的中年男人来本省收养15岁的女孩子,被人往这方面揣测,简直理所当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