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44(2 / 2)

加入书签

虽然只有两道点心,却是让人不敢小觑。

坐下之后,品了茶,吃了点心,三个人就相互介绍了一下自己。

腊余月听完就单刀直入了:“我知道三位来自七大盐商家族之三,齐楚燕韩赵魏秦,正好是战国七雄啊。”

三个人矜持的笑了笑。

他们七家把持盐巴市场三代之久,早已攒下巨富家资。

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才能看出富贵来。

迄今为止,家里的老家主,即爷爷辈的人,还是讲究吃的;家主父亲则是更多的讲究穿戴;而他们这第三代,从小就是含着金汤勺,长大了更是挥霍无度。

当然,从小就耳濡目染,他们更知道家里是靠什么维持这富贵生活的,所以他们也算是精明之人。

“我这里盐巴倒是有,就怕你们买不下。”腊余月说话口气很大,因为他有那个底气。

“腊主事,我们三家既然来了我们三个,就没打算空手回去。”楚大少爷道:“不怕您笑话,此次带了不少银钱过来,就是为了这里的盐巴,如今的盐啊,都不怎么样,我们想要好一点的盐,都没地方进。何况,盐农们也懒惰成性,不肯多熬盐给我们。”

而他们还没有其他的手段逼迫盐农,不然所有的盐农都不熬盐了,他们拿什么做买卖?

也不敢欺人太甚,毕竟“士农工商”,商最末端。

社会地位也是最低的存在,盐农,也是“农”么。

“我不是说没货,而是货太多了,你们想要买进,首先得跟我签订契约,去官府公证过后,就可以采购了,但是我有要求,我们产出多少盐巴,你们就得买进多少,可不能让我们压货。”腊余月道:“我们仓库地方小,存不住多少货,如果你们不要的话,别怪我们将货卖给旁人去。”

如今盐商可不是一家独大,有那零散的盐货贩子也会前来进货,只不过盐商做的很过分,他们每次都包圆,不给人留下一点。

此次他们也是这么想的:“您有多少盐巴,我们就进多少。”

“那您三位恐怕不行。”腊余月笑道:“你们一次能运走多少盐巴?”

“十万斤!”三位大少爷几乎是异口同声。

“小意思。”腊余月根本不当一回事。

“难道您有十万斤盐巴,给我们三家?”楚大少爷吃惊不小。

十万斤盐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不是十万斤盐巴给你们三家。”腊余月摇头。

三个人恢复了原来的嘴脸。

“是一家十万斤盐巴,这只是第一批的盐巴。”腊余月笑着道:“签订契约,官府公证之后,就可以拉货了,想必也没人敢跟平南王府赖账吧?”

“当然,当然!”三个人兴奋得很,但是兴奋过后,问题来了:“不知道价格如何算?”

“还是两文钱一斤,这是官府规定价。”腊余月立刻就道:“我们不涨价。”

三个人傻眼了。

他们以为平南王府会涨价,结果还是二文钱一斤。

“放心,我们平南王府可不吃亏。”腊余月道:“但还是那句话,签订契约,官府备案。”

这样的契约,是具有法律效应的,三爷的说法,就是要“依法办事”。

走到哪儿,都有理,《大顺律》不是摆设。

“签!”三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