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7(2 / 2)

加入书签

他自己也跟众人和平相处。

加上其他人也在书院里,这帮人形成一个小团体,在新生里还挺有名气,另有赵氏族人,以及赵仁河的两个哥哥也在书院里读书,但是赵仁河跟他的小伙伴们可都是上舍的廪生。

也就是所谓的“尖子班”,最好的先生,最好的宿舍,都是他们的,待遇好啊。

其次是监生,前面提过,监生其实就是花钱进来的有钱有势的人,他们不一定会认真读书,但是绝对会有机会读书。

因为童子试关卡重重,有否其他途径入仕呢?

其实,应试者老是不经过童子试、科考的,也能参加乡试。

方法是参加所谓“纳粟入监”。

这个制度始于明代中叶,一直行至今。

“纳粟入监”就是花银子捐一个监生,取得乡试入场资格(更多的是,有钱不学的人捐监后并不入场应试,因为一考试就露馅儿啦)。

这个途径,往往被看轻,花钱买到的“监生”是很不受读书人待见的。

但也总有意外:明代罗圭七次应考都不能通过童子试,捐监后却在乡试、会试中连获第一名。

这样的人不是有钱就是有权,当然要住的好,吃得好,睡得好了。

但是一般都是来混日子的,没几个真心读书。

主要是跟这里的学生们打好关系,不少人都是奔着结交关系网来的。

再其次就是普通的生员,考试普普通通,学问勉勉强强,就赵仁河两个嫡兄那样的,能考就考,考不过就混日子。

再往下就是增生了,然后是附生,前面都有介绍。

尤其是赵仁河这个小三元的案首,他虽然不在书院里头住着,但是却有单独的一间南北通透的房舍,内里装修的很好,还有湘妃竹的帘子,红松木的床榻。

他午间就跟奶兄弟在这里睡一觉。

充作他书童的何大根平时也能蹭着他的光,在他们教室的北窗下听一听这里先生讲的课。

其他人没这个待遇。

赵仁河就琢磨给他脱籍的事情了。

“我不着急!”何大根道:“你可别动作太大,让老爷知道了,非得扒了你的皮不可,还有,大爷跟二爷也都在隔壁上课,只是没有理由和借口来这边找咱们的麻烦,但早晚是个事儿啊。”

就自家太太的脾气,何大根不得不防。

“可你总这样也不是个事儿啊!”赵仁河还挠头了:“这一年大二年小的,早晚是要脱了这奴籍,好歹娶个清清白白的良家女子,给何家传宗接代,你母亲每日看着你,就不提这事儿?”

何大根都十六了,按照府里头的规矩,二十岁之后,不论男女都要成个家,没人管是没人管的,何大根又不是没人管,李奶娘精明着呢。

“我娘不着急,你着什么急?”何大根道:“你把他们都弄成了良籍,本身就够冒险的了,我可以再等等,男子不怕年纪大,我就是三十了照样能娶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回来,给我生七八个娃儿。”

“那是你未来的媳妇儿,不是老母猪,还七八个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