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1(2 / 2)

加入书签

可见对少年们的学问,是很看好的,他亲自教导了三年呢。

赵仁河这第一次下场考试,心情很不错,在家早就模拟过考试环境了,还可以,众人没有不适应。

而且秀才试是要考三场的。

童子试亦称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

大顺朝此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

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

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

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府试考取的就叫生员,也就是秀才。

而第一个县试的要求,要有四名同一村庄里的人和一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方可参加考试。

府试要求五名同村的人和一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方可参加考试。

院试则要求有六名同一个村庄里的人和两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才可以。

如果保举的学子出了问题,这帮人都是连坐!

为的是证明学子的出身清白,品行兼优。

赵仁河听了这样的规矩之后,十分庆幸:“幸好我给你们落户籍的时候,都落到了一起去。”

他们都可以有人担保,但是赵仁河这个就有些难办了,平南王府啊!

找谁担保去?

最后还是舅舅出面给做的担保。

而且这里的知县也不会真的跟赵仁河较真,较不起啊。

赵仁河他们连考了五天,回来还活蹦乱跳的对题,看完之后,孙应嘉很满意:“下次继续,一口气考过了最好。”

“是!”众人纷纷施礼,意气风发。

一连五日考试过了,放榜的时候,赵仁河他们都去了,考试的人很多,看榜的人更多!

其他人都是学子服,唯有何大根一个,穿的是短打扮,但看着又不像是下人那样畏畏缩缩,别人不方便挤进去看,他倒是毫无负担的挤了进去,看到第一名顿时乐了:“我兄弟第一名!”

往下看,好么,都是他们一伙儿的,基本上相互认识的,同一个书院的,以及赵仁河那群小伙伴们,他们承包了前一百名!

一时间,认识的都相互恭喜,尤其是赵仁河他们这一伙人,一个个竟然都好年轻,最大的不过二十岁,最小的十五岁,就是腊冬月,他生日最小。

有他们一群人在,赵仁河虽然也十五岁,但是没那么显眼了。

只是还不到高兴的时候,回去继续攻读,书院里也放了假,给备考的学子们单独开小灶。

赵仁河没去,只说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指点他,徐泾知道赵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