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94(2 / 2)

加入书签

“行,您看着办就好,只要不糟蹋了,给谁穿不是穿。”赵仁河笑了:“勤俭度日,我辈优良传统,我的那些衣服,有小了的,也拿去,不拘自家孩子,还是左邻右舍的,都能捡着穿。”

这时代什么都不发达,肚子能填饱就不错了。

至于衣服,平民老百姓们讲究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着方式。

不像他这样的王府子弟,他一年四季的衣服,穿不完的穿,因为按照规定,府里头的爷们儿每一季都有公账上给做出来的十套衣服,这不只是外衣,而是包括内衣裤、中衣跟外衣在内,从里到外一整套,还包括跟衣服搭配的头带、腰带和鞋子,或者是靴子。

这还不包括亲娘给做的,奶娘给做的呢。

这会让又加上了舅母给做的,三个女人,每一位给他做两身衣服,这就六套了。

更有身边枫丹白露给做的那些。

一季也才三个月而已,一换季又有了新的,剩下的过了二年也没法穿了。

放着还会被虫蛀,丢了又可惜,不如送人的好,田家孩子多,刚来的时候,大人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呢。

现在好多了。

当然,他们的衣服,也不是小门小户的田家人能穿的,势必要改一改,大的改小了,奢华的改朴素,还有一些坠饰之类的都不能戴,不然就是逾制。

虽然鸿基皇帝开放了一些,趁着立国的时候,改革了不少弊端,例如女人不许裹小脚之类的陈规陋习,但是有些阶级分明的东西,他也无能为力。

比如平民百姓是不能穿黄色、紫色、朱红色这种官服上有的颜色。

成亲的时候例外。

另外就是捡旧衣服穿,改掉一些,就可以了。

“谢谢三爷!”田大婶高兴了:“这些衣服都是很好的料子,虽然颜色淡了点,但是都八成新呢。”

穿着出去,说是新衣服都不为过。

在一众亲戚朋友里,极有面子呢!

一直到进了腊月,赵仁河这才结束求学生涯,去了一趟舅舅家之后,就带着人回了平南王府,喝腊八粥了。

府中干什么都热闹,两位武师父却是留在府城里自己的家过年,不过他们俩现在成了孙应嘉那位奇人的小兄弟,三个人还挺合得来,幸好没成为记名弟子。

不然这辈分非得乱了套不可。

腊八粥喝完了,府里头就该准备过年了。

这个年也过得稀松平常,看了十几年的热闹,赵仁河也看腻了,没有春晚,没有报时,光有烟花爆竹也什么趣儿。

尤其是三房还在孝期,虽然出席了除夕宴,但是三房的夫妻身边,另有一个位置,那是海夫人的,几乎所有人都看了三房这边好几眼,海夫人坦然自若,落落大方,很有“夫人”的派头。

再看三太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