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4(1 / 2)

加入书签

他一次机会吗?

没有了吧。

那个季临章不是说了,他就算是死,也不会告诉他庭庭的下落。

这地球上有几十亿人,边边角角永远数不清,而季绍庭就此没入茫茫之中,他该去哪里捕捉他的气息,哪怕只一缕。

黎琛整整三天都过得浑浑噩噩,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眠,终日呆坐着想季绍庭。如果不是家庭医生按约上门复诊,他大概会一直就这样坐着,直至天荒地老,直至彻底脱了人形。

医生开门见他时简直被吓得说不出话,但出于专业素养他立刻就恢复了正常神情,朝内张望着问:“黎太太呢?”

这三个字立刻就触着了黎琛最痛、最碰不得的地方。

他不言不语地伫立着,医生又喊了一声“黎先生?”,没有应答。

他对着黎琛,看他整个人几乎就应了形销骨立四个字,面色苍白而眼睛底下印着两道极深的青灰色。他不可闻地轻轻叹了口气,心下已将来龙去脉都摸清楚了。

“您需要我检查一下您的身体状况吗?”他还是得先征求黎琛的同意。

黎琛只是怔怔地说:“他不会回来了。”

空气里一段沉默,医生斟酌着用词,模样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一句:“我明白了,我会保密的。黎先生您如果有需要,请再联系我。”

黎琛听见他带上了门,一阶一阶地走下庭院离开。

可不久之后手机铃又响动在空廓的大宅里,是那家庭医生又重新打了回来:“黎先生,这句话听起来可能会很冒犯,但我出于对您健康的考虑,还是得要告诉您:我一直觉得您在心理方面有隐患,您如果不介意,我想转介您去精神专科接受治疗。”

37 “那个人怎么样了?”

就像醉酒的人死不承认自己喝醉了一样,黎琛的第一反应是:我没病。

任谁被突然告知他或许有精神病的倾向,都会是这种反应,毕竟精神病这三个字多时是拿来骂人的,而不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存在的。

医生很明白,故此他使自己的口吻尽量温和:“黎先生您先听我说,其实精神问题在现代人之间是很普遍的。焦虑、抑郁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这比例大概是十比一吧。遗传因素占一部分,家庭因素也占一部分,我粗略推断,黎先生您应该是属于后者,但也有可能是两者结合……”

自季绍庭离开以后,黎琛的脑子就一直是碗混粥烂汤,直至医生说了一大段,他才慢慢组织出了质疑的话语:“你什么意思?我有心理问题吗?”

医生顿了顿,避重就轻道:“我们所说的健康,也不仅仅是身体健康就行了,社交和心理这两方面也不可或缺。黎先生您年少有为,能力强,对自己的要求自然就高,容易长期绷着,属于高危人群。我有个老师,是间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行医多年了,经验很丰富,我想您最近应该有时间,不如找个周末我带他上门看看?”

“我没有病。”

医生沉默了三秒,黎琛听见一道深入长出的呼吸,而后医生的声音继续:“黎先生,我跟您认识也有四五年了,虽然一个月只见您两次,但对您我也算有些了解。您个性很强,固执、多疑、不接受批——”

“我没有!”

这样重的怒意,识时务者应当收声了,但那医生似乎已经下定决心:“您这种激烈的否认,事实上就是一种临床表现——”

嘟的一声通话中断音,很短促。

黎琛切断了对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