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1 / 2)
中的困惑不增反减,不可能再等到明天,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来到了《生于淤泥》的庆功宴。
秦砚继续对奥莉薇解释:
“因为从一开始,《生于淤泥》这部电影就想要让吸引更多的观众去电影院。我所有的设计都是在不改变故事内核的情况下,让它更加贴合市场。”
奥莉薇听到秦砚的回答立刻明白,这样一来电影中所有的违和感都能够得到解释。
但这并不代表她接受秦砚的理由,在她看来秦砚这完全就是在向票房和市场妥协。
她有一些愤怒和不满地说道:
“你知不知道,这样的选择让你错过了拍摄出更好电影的可能,这就是为什么《生于淤泥》只能获得评审团大奖。”
“我当然知道啊。”
秦砚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很坦然,并没有任何的沮丧,这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这反而让奥莉薇感觉到特别的诧异,她还没有看到过哪个导演在“金棕榈”面前还能够如此的淡定。
自己刚才的话可是很明确的在告诉秦砚,他因为票房而错失了“金棕榈”。
奥莉薇压低了自己的声音,连红酒杯都直接放在一旁:
“不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
奥莉薇突然为自己之前帮《生于淤泥》说了那么多话,而感觉到有一些不值。如果她知道秦砚是这样一个追求票房的商人,她肯定不会拼命帮助秦砚争取更多的投票。
谁知道秦砚继续说道:
“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是想要让《生于淤泥》被更多人看到。只有让更多人看到的话,它才具有价值啊。”
“奥莉薇导演,您觉得我们为什么需要电影呢?”
“因为电影是艺术,它可以超脱于时间、空间。”
秦砚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说道
“对呀。我拍《生于淤泥》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国家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得到重视。”
“如果这部电影仅仅是少数人的狂欢,就算它得到了金棕榈,你觉得有多少人会去看?又能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影响力呢?”
这下轮到奥莉薇沉默了,虽然他们这些导演总是喜欢用电影节的奖项来标榜自己。
但是他们内心之中又何尝没有苦闷,为什么经过了层层专业评选,才确定出来的优秀电影,最后始终得不到电影观众的认可,他们想过很多很多的原因。
比如说“所有的艺术都是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够了解”、“越是沉重的东西,越是和大众审美相去甚远”、“永恒的艺术,注定超脱于流行”……
类似的解释,在艺术界有太多太多了,很多时候所谓的“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群少数人的狂欢。
面对奥莉薇的沉默秦砚早就有自己的想法,继续对奥莉薇说道:
“从一开始就是想要让更多的人看到《生于淤泥》。如果我拍出了一部能够获得金棕榈,但最后只有几万个人走进影院的作品。你觉得这样一部电影能够引起多少人的讨论呢?”
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电影,比如广为人知的《十二怒汉》、《罗生门》等等,这些电影被全球电影人所认可,反映出了很多深邃的人性、社会问题。
甚至很多人把它们给列为“不得不看的电影100部”,但事实上电影人怎么样吹捧,这些电影依旧不温不火。
比得过《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加勒比海盗》吗?
所以秦砚对于《生于淤泥》的定位并不是名垂青史的电影,而是能让所有人注意到的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