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1 / 2)
“阿麦,原来你们那里过得这么苦啊!”直播间有群主发了个飘过去的问题。
“不苦。我们现在过得比以前好多啦。以前,我这么大的孩子已经要去庄园里找工作啦。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发到外面去采草,天黑了才能回来,幸运的时候能够凭一天的劳动换一块麦饼,我们二十几张嘴一起吃,每个人只能喝一两口麦饼糊糊……”阿麦简短地和他们聊了几句就不说了,“不说这些了。大家是来买东西的也不是来听我说过去的。”
有不少粉丝对她所描述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表示愿意听她说说过去。
阿麦想了想,就从自己第一次遇到温融开始说起,说到他们帮温融采草换麦饼,就会把来自于‘尼夏城’的特产之一——麦饼拿出来给大家看看。说到采草,就会把‘鉄棘草’照片给大家看一看,然后说到他们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帮着温融做口红纸,就把‘古早口红纸’拿出来放在镜头前。她一口气说了很多,说了她是怎么样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空有一个想要改变命运的想法,心眼儿忒多,力气超大的小姑娘在温融的鼓励、引导下,一步步地走出小镇,走进城里,从站柜台卖布开始,到后面出城和外面的商人谈生意的经历。
她在说这些的时候,旁边帮他拍摄和递东西的次郎与小关,也跟着回味了一遍他们一起走过的路。
两年前的现在,他们仨一个还在大油桶里空想着如何改变未来;一个跟在阿土身后没命地替庄园跑腿干活儿,一个则在‘尼夏城’最堕落的区域里整日游荡,试图抓住任何一个能够捞一枚髓币的工作,让自己能够喝上充足的水。他们真的没有想过,也就是两年不到的时间,他们走过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经历过的精彩,从最偏远的无名小镇,一直走到了最大城市的市中心,在这里创业发展,畅想未来。
故事说到一半,阿麦找了个借口不继续往下说了。再往下说,就涉及到很多他们的镇子的秘密了。小姑娘很快转换了情绪,开始一一给大家介绍起他们‘幽灵窟’的特产。
不少人都还沉浸在她的故事里。这小丫头不光会卖东西,更会讲故事。她口中每一个大油桶的孩子,每一位‘幽灵窟’的人,好像在刚刚都曾经临时短暂地光临了一下他们的脑海。
因为有她这故事的衬托,哪怕一个简简单单的干麦饼在客人眼里都成了好奇的东西。等到正式打开销售通道,原本就挤爆了的直播间一下涌入更多的人来,不到两秒钟,连续下架了不少的特产,一分钟之内,连阿麦再三强调只是普通麦饼味道的‘尼夏城麦饼’都被抢购一空。
阿麦不知道的是,她的这场直播不仅是她向外界直播,也有人在直播她的直播,尤其是她讲故事那一环节,一些人通过其他的直播间转播,也听到了。
如果说之前关于‘尼夏城’的讨论都是网上文字描述、几张老照片的对比,还不具备更深刻的情感共鸣。今天,这个十四岁不到的小姑娘,通过社交媒体,通过自己的回忆与讲述,把一幅幅更生动、形象却也处处透露着艰难、困苦的画面粗略地勾勒了出来。
很多‘幽灵窟’出来的人们通过转播的转播的转播,从其他平台陆续听到了阿麦的这个故事,同时勾起了他们的回忆。
这里头,之前那一百位被送出来学习的‘尼夏城学子’们同样听到了。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当其他学生早就返回宿舍、家园休息的时候,来自‘尼夏城’的这些学子们聚集在学校的图书室,正在交流他们今天学到的新的知识。抽空,他们一起听了阿麦的故事。
“感觉好像就是在昨天,又有一种过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的错觉。”其中一位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好的学子,在听完之后,如此感慨着他们的人生际遇。
“是啊。在过去我连做梦梦到的都是收割麦子,丢掉工作,吃不到麦饼,喝不到水,从来没有梦到过有一天我能认识字,能读懂书,能一点点地学到更多更深奥的学识。”
“是镇长带给我们的!”
“镇长从来不会这么说,虽然这是事实。就像镇长送我们出来,就做好准备我们有些人不会再回去一样。他既不会总揽功劳,也不会推卸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