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8(1 / 2)

加入书签

起的人还是有的,试穿之后觉得非常满意,直接掏银子买好几件回家的人有好几个。

朱玉阁又一次迎来了销售高峰,短短一个下午卖出去的羽绒服就有三百多件,直接把林夏至的库存全部卖空。

本以为这三百多件羽绒服可以卖好几天,结果只撑了一个下午。

林夏至只能把预定时间提前,需要羽绒服的客人留下定金,朱玉阁的店员记录他们需要的尺码和地址,等羽绒服做好之后直接送货上门。

因为羽绒服是冬天穿的,没有必要做得很贴身,所以林夏至将羽绒服按照年龄分成三类:小孩、大人和老人。

每一类又分成哥儿和汉子,相当于有六种,每一种有两个尺码:大号和小号。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制作羽绒服的工序,提高效率。

羽绒服卖得好,不仅仅是因为它轻薄保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样式非常好看,林夏至在腰部那里做了一点小修饰,收腰的设计会显得人更加修长,让爱美的夫郎们穿上身之后就舍不得脱下来。

以前林夏至只专注做吃食,让自家的飘香十里和一羊多吃成为食客们心中江宁县小吃界第一,其他的什么老字号全都被比下去。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开了一家朱玉阁,开始卖首饰和胭脂,成功成为诸位夫郎的心头好,别的首饰铺子、脂粉铺子都失了颜色。

现在,他又出来卖成衣,各个成衣铺子纷纷紧张起来,他们会不会步上那几个行业的后尘?

如果林夏至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告诉他们不用担心,他只想做羽绒服让冬天暖和一些,其他季节的衣服并不想涉足,毕竟他们又不是梁家,和自己有仇,没必要和大家抢生意。

羽绒服在朱玉阁售卖,自行车和三轮车林夏至就没有放在朱玉阁,毕竟它们根本不是一个大类的货物,放在一起实在有些违和。

单独给这两种车租个店铺卖又不划算,所以林夏至干脆让人在朱玉阁门口支了个棚子,用来招待这两种车的客户。

自行车的价格是一辆车五两银子,而三轮车则是一辆车八两银子,价格对普通人家而言着实不低。

所以,问的人非常多,但是真正掏钱买的人几乎没有,一下午只卖出去两个自行车。

这两个买自行车的一看就是家里有钱的公子哥,买回去就是当玩具用的。

林夏至没有着急,这两种车的库存那么少,做起来又复杂,要是一下卖光了他才要烦恼。

自行车只能一个人骑,它受时代限制,短期内估计不会太普及,等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路面也修好以后,自行车才有市场,所以林夏至没打算做太多自行车出来。

三轮车比自行车实用,关于三轮车的销售,林夏至已经有了想法。

三轮车的成本在那里了,不可能卖得很低,所以价格没法调整。

但是三轮车的需求人群又都是一些不怎么有钱的人,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三轮车的销路就能打开。

林夏至想的办法是用租的方式卖,一辆三轮车八两银子,可以直接买也可以租着买,还可以单纯租用。

直接买就是八两银子,一锤子买卖最为方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