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2(1 / 2)

加入书签

现在在林家村做任何事都要报名,这个规矩是从林家卖豆腐兴起的,当时豆腐时僧多粥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林家就让村民们先留下姓名,林家经过筛选之后直接通知那些村民来买豆腐。

后来,里正也在村里的各个事情用上了报名这个办法,既不容易把人弄错或者漏掉,还能提前筛选一遍,是个稳妥的法子。

既然第三间道房准备全部招哥儿做事,哥儿的力气比汉子要小一些,里正和祖老们决定招十五个人。

过来报名的人有二十多个,里正一个汉子不好和哥儿打交道管理第三间豆坊这边,他便把这件事交给了自家夫郎。

卫夫郎也没什么经验,既然事情是夏哥儿提的,他就把夏哥儿叫上一起。

于是乎,林夏至也和当初的林承祖一样,每天要花半天的时间去豆坊。

要从二十多个人里选十五个人出来,肯定不能靠关系,林夏至和卫夫郎商量了之后,定下了三个考量标准。

首先是要看人品,不能什么歪冬裂枣都往豆坊里边放,结果过来报名的人都没有坏心眼,一个人都没有刷下去,这让他们松了口气。

人品过了关就得看手上的动作,在豆坊做工讲究的是动作麻利又要心细,有些人虽然动作麻利但是粗心大意,或者活做的细致但手脚不快,这两类都不能进豆坊。

这一个考核标准涮下来了六个人,只剩下十八个人了。

最后一条其实不能算做考量的标准,因为剩下的十八个人林夏至和卫夫郎准备都安排进豆坊做工。

最后一条是看他们会不会识字算数,结果只有一个十六岁的哥儿会,他叫林成云,刚好是第一间豆坊管事的弟弟。

两人都是林五叔公的直系,家里边从小就让汉子去学堂,汉子们从学堂学了东西回来就交给自家的哥儿。

以前有些人家笑话他们教云哥儿识字没用,毕竟最终哥儿会嫁出去。

林五叔公就告诉家里人,他们的哥儿识字怎么没有用,其他不说,就是在嫁人的时候都能因为会识字算数相看更好的人家,没想到还没等云哥儿出嫁,他会识字算数就派上了用场。

林夏至和林成云单独谈了一会儿,觉得他是个可以培养的,便暂时任命他为管事,负责第三间作坊的一应事宜。

林成云在管理作坊上有任何疑惑都可以去里正家找卫夫郎或者林家找林夏至。

因为云哥儿从小就识字,他的眼界比林家村的其他哥儿开阔不少,林夏至想培养他成为一个不一样的哥儿。

腐竹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林夏至便给卫夫郎提了个意见,让在豆坊上工的人就在豆坊吃午饭,吃了午饭之后休息半个时辰,下午接着做活。如此一来能节约不少时间,也能安置多招的几个夫郎,他们就专门负责做饭。

林夏至的这个提议经过开会讨论之后通过,豆坊的福利又增加了一项。

得知这个消息,那些没有报名的哥儿和夫郎后悔得不行。在豆坊上工的人简直成了村民第二羡慕的人。第一羡慕的人,依旧是能够在林家批发豆腐出去卖的那一批。

学堂在四月十九才终于建好,有点像一个大大的四合院,学堂的设计是里正和族老们根据林夏至的意见一起讨论出来的。

林家村的学堂分成三个区域,一是授课先生们居住的房子,一共修了四套;二是食堂和活动室,在最外面,三是教学区,在中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