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39(1 / 2)

加入书签

/> 来弟又道:“爹,我是真做决定了的…二姐说了借钱给我,但必须要我写一个规划出来,所以在这之前,我都等着您的答复。”她说完,放下碗,站起身来,拿着放在桌子上的账本,恭敬的给几人说了一声,才转身出门,去作坊那边了。

招弟暗忖,三妹这招肯定叫做过河拆桥,不,她连河都没有过,居然就开始拆桥了,也不怕他们反悔!

“爹,您慢用,我也先去作坊了。”招弟开溜,溜出门都没有听见回答,才笑了起来。她这倒像是做错事的那个了…

没等两天,田光明总算是放出声。他同意了。

得了答复,来弟高兴不已。就去挨家挨户的把这件事情说了一下。

如今,村子里种稻谷的人家本就没有几个了,所以大家对池塘的处理倒不是十分的关心,又听说,来弟每年会给公中添一份钱,自是答应了。

当然,也不是个个都答应了,也遇着了几个专门闹事的,就不同意…最后还是田光明出面,召开了村民大会。大会上,向来都是少数服从多数,更何况闹事的也就那么几个,也翻不起什么波浪来,事情也就这么了解了下来。

大会上也说了,除了新塘湾,村里的另一口池塘,来弟也会承包下来…而她每年能给村里屋两。每年,如若没有什么要紧事,村子里给公中凑钱,也就十两左右的银子,来弟这么一下,就解决了将近一半,大家自是高兴不已。

不过,这时间得从明年初才能开始算,而来弟的使用权,却是从现在开始…

事情一成,来弟就开始张罗着买鱼苗了。而买鱼苗需要去镇上。

这日,作坊里歇工放活。田光明就载着招弟和来弟往镇上去了。

没有过河,直接去了码头。而这码头却不是渡人的码头,是专门贩卖各种江鲜的码头。码头上,人头攒动,招弟看着那拜访在两旁的鱼类,也大抵是熟悉的,只遇见一两种不大熟悉的。

前世连海鲜都见过不少,这江鲜也就没有那么好奇了。

倒是来弟,这看看那看看,念叨着就要买了哪些鱼苗回去养。招弟还没来得及出声,田光明已道:“并不是每种鱼类都适合在池塘里养的…你还说自个儿做了功课,难不成你想把鱼都养死了不成?”

来弟撇嘴,道:“爹,您就知道凶我…再说,如果我真的什么都知道,就不是不懂事的小孩了。”那日,田光明同意她养鱼,便说了一句“不懂事的小孩”,她记住了,这会儿拿出来堵人的嘴。

田光明微微一愣,气得不轻。招弟赶紧的在一边打圆场。

最终,才在码头的另一边,看见卖鱼苗的地方,其中有熟悉的草鱼、白鲢等几种。一番讨价还价过后,花了十两银子,根据鱼在池塘中生活的深度不同,各买了一千多条鱼苗。

加起来,总共有四千多条鱼呢!

算是有先见的,来的时候,总共赶了三辆马车过来,每辆马车上面还都配了几个结实的大桶,所以装下这点鱼苗自是不在话下的。

因为担心鱼苗不适应拥挤的环境,又是马不停蹄的往家里赶,等到了家过后,连忙抬着水桶,把成千的鱼苗,就给倒入了池塘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