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8(1 / 2)

加入书签

管他,招呼其他几个侍女在火盆里面翻根薯吃。

等三人都吃了个半饱, 闻弛才问道:“你打算怎么推广?”

尚奎一愣,想了想才说道:“我让人做好了风轮模型, 让人带着与根薯推广小吏一起抵达乡间,再找人根据模型和图纸建造使用。”

“大批风轮的出现,降低了布料的人力成本,成品布料价格必然下降,那么有一些每年就靠着那十几匹布挣口粮的家庭,生存就会出现问题。”闻弛缓缓说道, “即便是有根薯,那也是明年后年的事了。”

宏观上,这件事情是有好处,但是微观上,对某些家庭来说却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尚奎露出怔怔之色。

常小岁却想到了其他方面的事,“我们为什么要推广风轮纺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难道只为了利国利民?”

闻弛:。。。

闻弛也发现问题了。

不是说他不想做利国利民的事,但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连身都还没修好呢!

掺和到这种事情里,到底是为啥子?

就因为他是劳什子的皇后?

闻弛心里愤愤,但最终还是没有否定这件事。

“其实我们可以用这件事情赚钱,”闻弛笑眯眯道,“新建的玻璃工坊一边建,一边试验,几乎日日在烧钱,实验室里就更别说了,我听说你们都在烧银子制作灵路了?还有我们自己的书院和收进来的孤儿,这哪儿哪儿不费钱呢?

“既然有这么好的赚钱办法,我们为什么不自己用呢?”

另外两人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

虽然常小岁对这件事提出了质疑,但是以他们多年来与闻弛的相处经验来看,他们其实是知道闻弛并不是那种重利之人。

尤其是这种事关千万民生的事,他更不可能会为了小小私利而阻挠。

闻弛却笑着道:“我们自己开作坊,招百姓来帮工挣钱,而后统一价格出售,不是更能够稳定丝布的价格吗?”

虽然影响范围不及尚奎大力推广大,但是只要这个工坊的规模够大,就可以影响市场的销售价格,但凡做到三五年内稳步降价,也好让百姓能给有适应的时间。

到时候有新的粮食流入市场,还会有养殖业的填充。

“而这期间,只要这些工人手头上有钱了,就会买粮、买肉,甚至会成为这些布匹的主要消费者。

“屠宰、饮食、裁缝、甚至是冶金等一系列产业都能被带动起来。

“工人们有钱了,就会买各种东西,带动其他人富裕起来。到时候我们再慢慢放开纺车的技术,逐步解放的女性劳动力进入市场,整个经济就会活跃起来。”

尚奎和常小岁听着,眼睛越来越亮。

其实这也不是闻弛自己想出来的。

现代社会□□十年代经济勃发,相对自由的市场,对于小经济体来说,便是可遇不可求的春风。

而带动这一股春潮的,却是最初一批的先行者。

闻弛立马想到了——国有企业。

闻弛父母那一年代,职工的待遇有多好就不用说了,国企职工几乎是人人歆羡的岗位,当时市场的主要消费者也是他们。

人口袋里的钱多,可选商品不多。

于是有眼光独到的人看到了机会,在没有改革开放之前,就有了“投机倒把”。

而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风潮,不断有国企职工下海,成就了许多成功的企业家。

而这是这波人,带活了中国的经济。

国营企业几乎说是培养人那一代企业家。

而现在丰朝需要的,便是这样的先行者。

但是这些企业家的学校可没有那么好建。

虽然一开始丝绸产出效率高,但是为了能够标志性地提高,手工业者们的经济地位,他必须大大提高他们的收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