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 / 2)
反正,汉王是越来越偏激,怼天怼地对世界,看不上皇太子也就算了,连皇太子照顾弟弟们的行为,也说成是他假仁假义,还将梁王也视成是叛徒。
又因为他们的受封几乎都是同时的,梁王是小儿子,又乖,和汉王的赏赐对半分,或者价值差不多的时候,汉王总觉得天子和皇后又偏心于他,连带着越看梁王越不顺眼。
梁王和二哥的关系从此也急转直下,愈发的糟糕。
每个人看同一个消息,角度总是不同的。
梁王借此嘲笑二哥,那边厢,宁王却是又欢喜又恼怒。
宁王知晓消息的时候,正在看一份详细的西域地理图书,天子的态度,让他看到了曙光,十有八九,他的提议将会得到通过。
只不过,移藩安西的请求,就未必能通过了。
天子让汉王留守安西,其实已经隐隐说明了态度了。
兄弟和儿子,分量能一样吗?
就算是他的亲爹太&祖高皇帝,建立大周后分封诸王,让老祁家的血脉都能称孤道寡过上好日子,可是,对待曾经收为养子教养的侄子靖江王一脉,和对待自己的亲生子嗣一脉,态度不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吗?
只不过乾圣帝对自己的一众兄弟也都很好,很有长兄如父的风范,即便知道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宁王也还是想要试一试。
可是这一回,皇太孙要受封了,他知道,移藩安西,是不可能让他如愿了。
天子要封皇长孙为太孙,可以看成是为太子、为东宫一脉撑腰,可要是汉王没机会得到安西这一块封藩,他又何必要刻意抬举东宫一脉呢?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恶名
大周立国至今四十余年, 祁允昭乃是第三位皇太孙。
皇太孙的册封大典,自然也极为隆重,又有前头的两位皇太孙旧例可循, 操办起来,虽然繁琐,也是有条不紊。
皇太孙的册立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就算有成例可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在操办大典的这些时日, 祁氏诸王便在京师进行了长久的谈话。
朝廷的宗藩政策, 即便是在宣武年间,也变化了好几次了。
从诸侯王的角度来说,自然是希望自己以及子孙后代能够长长久久地称孤道寡, 能够有权力就最好不过了。
虽然不及九五之尊, 地位也是极为尊贵的。
可是从朝廷的角度来看, 一个个藩国,就是国中之国。
纵然如今的诸侯王们都不掌权,除了王宫, 王令也只能在王府护军之中奏效, 可是, 诸侯王的存在,还是会阻挠朝廷的法度运行。
削藩是必然之势, 而宗室爵位降袭制度作为极为温和的削藩手段, 让宗室们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
可是, 和真正地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