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0(2 / 2)

加入书签

“听荷多虑了。”宁铮淡淡地说:“世人知不知晓有什么关系,本王本就没有指望能用一个区区吉兆赢得天下人心。”

沈听荷一听他有松动的意思,忙说道:“那……”

“本王只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原因。”宁铮打断她,接着说道:“本王只需要赢得安庆的人心,再赢得朝中诸位宗亲的人心就够了。至于其他的,只要这场仗本王赢了,那日后的史书当然是由本王来写,到时候宁衍是不是正统,自然也是本王说了算。”

沈听荷没想到宁铮能将颠倒黑白说得这样坦荡,一时间没接上话。

“安庆府的百姓仰仗本王生活,田地商路都在我手中,自然无有不从之理。”宁铮说:“而京中的宗亲,看似满嘴正统道德,实际上心中自有一杆称。那皇位上坐着的是宁衍还是本王又有什么分别,只要上头的人还是姓宁的,皇族里就有他们一席之地,若是本王真的强于宁衍,你看看倒是会有几位宗亲,抛开性命地维系所谓的‘正统’——何况若论起血脉,本王才是父皇的嫡子。”

沈听荷被他言语中的凉薄之意惊呆了,磕磕绊绊地说:“可是,那还总有天下的臣民……王爷若是想摒除谋朝篡位的名声,要怎么堵住天下人的嘴啊。”

“天下子民,无不是愚昧之人。”宁铮淡淡地说:“上位者叫他们看什么,听什么,他们才能知晓什么。何况,这个吉兆不是给本王看的,也不是给他们看的——而是给史书看的。”

“古往今来,帝王插手史书修撰,总归不太好。”宁铮讥讽地说:“但若是事实如此,那就没有办法了,对不对。”

“来日等本王登上大位,史书工笔之下,自会一笔笔记着,本王才是那个忍辱负重的天命之人。”宁铮说。

正文 “祥瑞”

正如宁铮所说,仿佛沈听荷肚子里的孩子也明白什么叫“大业”一样,竟然真的依照宁铮的期望,安安生生地在她肚子里呆了两天。

连稳婆都说,沈听荷怀身子的日子已经比旁人长了许多。普通女子怀孕大多都是九个月多便会开始预备生产,而沈听荷这里已经临近十个月了,却还依旧没什么动静。

沈听荷虽然年龄不大,但也知道怀胎太久不是什么好事,这两日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生怕哪一下突然发动,搞得她措手不及,再出什么岔子。

沈听荷在不安和犹豫中度过了整整两天,直到第三天中午,宁铮替沈听荷寻着的稳婆才端着一碗黑沉沉的药汁,走进了沈听荷的卧房。

跟着接生婆婆进门的还有宁铮拨给沈听荷的几个侍女,他们手里各自捧着个托盘,上面托着干净的白布巾之类的生产物件,有条不紊地将屋内的桌椅板凳搬出门去,换上了一个大大的屏风,又往门口钉了一张棉布帘用来挡风。

沈听荷坐在床沿处看她们忙活,心里的不安愈演愈烈,忍不住问道:“婆婆,我这还没有动静,现在收拾这些是不是太早了。”

“不早不早。”接生婆婆把手里的药碗递到沈听荷手里,一边敷衍似的安慰了两句,一边紧着指使着屋中的侍女去小厨房起火烧水。

等到把这屋里的人都安排地动弹起来了,接生婆婆才倒出手来,笑着安抚了一下沈听荷。

“王妃不必担心,做主了准备,王妃和小世子才能安安稳稳的。”接生婆婆轻声细语地说:“王妃怎么还在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