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1(2 / 2)

加入书签

“报告少帅,后勤部统计,我们的物资还能支撑10天。”

十天,孙团长的心里又涌出一股绝望,俄军的武器明显比他们强,而且物资也更充足。相比他们,俄军也更适应在这种严寒地区作战。难道他们真的守不住国门了吗,真的要对不起死去的弟兄了吗。

前线的将士们心情沉重,国内的舆论却是褒贬不一。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是情绪高昂的,对贺家此次出兵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不少人报名参军。但也有敌国间谍浑水摸鱼的,大肆宣扬炒作论,认为贺家出兵只是为了博得民众好感,根本不可能在实力悬殊的时候去送死。不论外界作何评判,只有贺元帅夫妇俩知道儿子这一去凶险异常,知道手底下的弟兄是抱着怎样的心态赶赴边疆。

战场上,战友们的鲜血凝固在薄薄的棉衣上,冰冷的身体已经失去了痛觉,只有满腔的愤怒驱使着他们,杀!杀!杀!子弹用完,用刀也要将侵略者赶出家园。

看着这些不知疼痛、不懂疲惫的华夏军人,气焰嚣张的侵略者们也感到了一阵胆寒。托尔布津指挥官又惊又怒的指着在华国军队中一马当先、骁勇异常的贺擎问自己的部下:“他是什么人。”

“不知道,属下从未见过他。”看着贺擎不断挥舞的军刀,他感到一阵惶恐。

“那就记住他,记住他的模样,他将是我们进军华国的强大敌人!”

眼见华国军人势头凶猛,俄军不再恋战,掉头回了营地。俄军的优势很明显,只要不断的进行骚扰战,华国军队很快就会被他们拖垮。据探子来报,这次的援军似乎也并没有多少兵马和物资,相信再过不久,金色的双头雄鹰将翱翔在华国的土地上。(注:俄国国徽图案为金色双头雄鹰。)

“废物,打了这么久都没有攻破华国的防线,我拨给他们高昂的军费支出难道换来的就是这个结果?”尼古拉二世在皇宫里愤怒的走来走去。他在出兵前曾夸下海口,如今他都可以想象其他国家对自己的嘲笑。再这样下去,各国在华国的势力少不得要重新洗牌。

有大臣出言建议:“不如我们增兵,就不信大军压境华国还能支撑下去。”

“不行,即使现在增兵,到达交战区也要十数天之久,再加上战争和返程的时间,别忘了,德意志等国也在对我们虎视眈眈。万一他们趁机出兵,我们兵力不足岂不是被他们钻了空子。说到底,德意志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华国是囊中之物,何必现在发兵?”

说得也有道理,其实尼古拉二世也在心中暗暗后悔,要不是他被德意志等国挑唆,也不会突然发兵华国,这下可好,彻底下不来台。阴谋,一定是他们的阴谋,想趁机攻击俄国的阴谋。特别是几天后,他得到德意志调兵的消息,更加确定自己中了圈套。

视线来到北平,在贺、周两家的运作下,一只援疆部队正式成型,由李锦熙资助军饷,带上物资前往黑龙江。这批物资里不仅是棉衣和粮食,还有最重要的武器和药品。除了贺、周家提供的部分武器外,更多的是爱国人士捐赠的。一位晚清洋务运动的留洋学生抓着李锦熙的手道:“我们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国家挺直腰杆,也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最先进的武器。可是光有武器有什么用,腰杆挺不直,武器反而指向了自己人。所以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等,现在是时候了。”

带着众人的期望,李锦熙顺利筹集好了大批物资,这几乎掏空了李家的流动资金,要不是爱国人士的慷慨解囊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埋伏在华国的探子不是没想过搞些小动作,但空前团结的国民发挥朝阳群众的侦查能力破坏了许多间谍活动在让各国豪强吃个哑巴亏的同时,让李锦熙有惊无险的到达黑龙江。

帐篷内,贺擎正在给属下开会,研究作战部署,原本只够10天的粮食他们安排成了15天,但也要捉襟见肘了,各位团长的眉头皱得死紧。贺擎同所有人一样,也连续多日没吃上饱饭,脸上可见的瘦削了许多。

“妈了个巴子的,这群孙子连续骚扰,就是铁人也吃不消,战士们已经好多天没休息了。少帅,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杀人不过头点地,老子跟他们拼了。”贺擎闭了闭眼没有说话,他在等,等老天给他一个奇迹。这时,帐外传来喧哗声。

“少帅!少帅!你看谁来了!”副官推开帐帘,全没了平日的冷静,只见帐外的风雪交加中出现一个人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