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1(1 / 2)

加入书签

外围深蓝, 内里浅灰, 还有数不清的红色货车、吊塔,绿茵茵的建筑防护网。

本该灰尘扑扑的建设场景,却因为五颜六色的建筑工具,变得生机勃勃。

忙碌的车辆进进出出, 吊塔悠然旋转。

等到傍晚黄昏,这一片宽广用人工蓝色搭起来的工地, 成为了立安港沿海散步的居民,常常眺望的地方。

抖音、微博随手搜索,就能见到居民拍摄的休憩中的工地。

殷知礼远在英国, 一边刷手上的短视频,一边给殷以乔分享快乐。

“国内的效率果然比我想的更快。”

他还没能出发,执行宝岛的检测工作,自己学生和孙子的工程都开建了。

哪怕电脑摄像头根本看不清他手机屏幕的内容,殷以乔端坐在这一边,仍是贴心的好晚辈。

他笑着说:“综合旅游区的建设会比南海隧道工程快,到时候爷爷可以去博物馆顶层,亲自看看南海隧道的建设。”

“我不要去博物馆顶层看建设。”

殷知礼脸上写满高兴,“我这次要忙宝岛的事情,长期都在国内,小风可以带我从宝岛的工地,逛到立安港的工地!跟你不一样。”

爷爷偏心的嫌弃,令殷以乔笑出声来。

然后,他便听着自家亲爱的爷爷,一条一条数着回国规划。

“北京雄安新区,我得去瞧瞧。”

“上海新地标我还没去过现场。”

“还有武汉、重庆、云南……最重要的是,越江新区、乌雀山大桥,一定要小风亲自带我看。”

殷以乔安静听,没说话。

爷爷的安排倒是满满当当,可他想到律风每天忙碌的状态,估计爷爷回国,能陪老人家走遍全中国的,也只有他这样的闲人。

但他没有打扰老人的兴致,只是安静地保持倾听。

数完了旅游规划的殷知礼,视线一瞥,问道:“小风呢?”

殷以乔不着痕迹地笑了笑,“他还在南海隧道的工地上,我晚点去接。”

中国建设工程的效率,始终令殷以乔感慨。

南海隧道比世界最长隧道长上3.5倍,建设工期反而比最长隧道少了8年。

除了四十多年的技术进步,中国基建速度燃烧的,是一群为了畅通南海兴奋执着的灵魂。

殷以乔苦恼道:“南海隧道的工作还是太辛苦了,爷爷您来了,正好带他休息休息。”

“诶,我可不是来休息的,”殷知礼笑容灿烂,眼神微眯,“我是来和律风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

爷爷的社会主义笑话永不过时。

殷以乔无奈地看他,“都快八十了,就不要学小风一样,燃烧青春了。”

“你这是歧视。”爷爷撇撇嘴回答,“怎么你都设计出了灯塔博物馆,还是这么没意思。”

殷以乔说:“因为一直以来,您觉得有意思的都是小风。”

他仅仅作为专业建筑师,给出了符合南海隧道、符合立安港要求、符合律风期待的设计,在律风眼里竟然成为了一种对祖国的深情宣誓。

并且忽然拔高了他的全部深思,和他聊起了……一些悲怆雄伟的话题。

中国发生过伟大的战役,历史上值得崇敬的烈士,还有这片南海从战火纷飞到如今神兵守卫的不易。

律风从一座灯塔、一座广场、一座旅游小镇,激动又热情地和殷以乔探讨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

唯独没有想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