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1(1 / 2)

加入书签

桥项目动工的誓师大会,象征着这个预期三年的工程,即将开始。

乌雀山大桥的总工程师,是经验丰富的老桥梁工程师高卫胜。

这位从业二十五年的桥梁工程师,拿着图纸,似乎视线一瞥,就能知道图纸上那些线条应该在哪个地方铺设,然后对施工队下达建设指令。

律风觉得稀奇,他习惯了工程师谨慎的反复测算,还第一次见心算这么快的总工。

他问:“高总工,您都不算一算吗?”

高卫胜笑得自豪又骄傲,“律工你放心,我绝对不会算错精度。你们画的图比我们搞工程的好看,但是我们做工程的,比你们更熟悉哪里该落点,哪里该插桩。”

“不是有英国专家说我们造不出这样的桥?”

他抬手拍了拍图纸,“等我们乌雀山大桥建成的时候,就请他来看看,这世上又快又好的中国桥,让他后悔。”

作者有话要说:  我得说,曲水湾大桥没有原型……但是故事参考的港珠澳大桥

第23章

高卫胜的脾气, 比吴赢启更加外放。

习惯了严肃严格的吴院长,律风跟高总工搭档,竟然有些不适应这位是乌雀山大桥项目的领导。

高卫胜白天下命令快狠准, 晚上吃饭聊天, 却是截然不同的絮絮叨叨。

他说:“律工,斗公山大桥知道吧, 我的项目!虽然不是你们国院画的图,但是我们的工程做得特别漂亮,不比乌雀山大桥差!”

他说:“前些年, 我们还经常去英法美学习别人的工程项目,后来都不去了, 外国人的技术太烂, 我们都发展几十年了,他们还跟几百年前似的,不思进取!”

他说:“本来我是要接国外工程的, 去当副总。可上面一问我愿不愿意进山,去搞乌雀山大桥, 我一听,我就来了!”

他说:“还是干咱们国内自己的项目舒服, 好山好水好风光!”

乌雀山夜晚寒冷,根本谈不上什么舒服不舒服。

条件艰苦, 只有最简单的工棚作为宿舍,还会随时依照工程进度,往山里迁移。

可高卫胜说得真心实意,脸上笑出深深皱纹。

连律风都觉得心里温暖起来。

做工程的人,在荒无人烟的建设工地,看着一根一根立柱落地, 一条一条钢筋上桥,总是会抑制不住心里的骄傲和成就感。

乌雀山大桥的工期长,两端同时施工,注定了律风和高卫胜团队必须两头跑。

他们常常绕行上百公里,去确定每一个分段的施工进程。

偶尔熬到夜晚,也会在高速公路上亮起长灯,前往目的地。

于是,律风能够发给殷以乔的消息,总是离不开这座乌雀山。

“工程进度比我想象的还要快,建设集团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他们组成了三班倒队伍,24小时连续施工,我和高总工会一直跟着项目进度,看着它建到山腰。”

“山确实又高又险,但是他们施工时候的每一个动作,都十分熟练,像是建了这座桥几十年。”

“可它很快就能完成了,也许用不了三年。”

律风用感慨,回复了殷以乔的全部担心、关怀。

即使乌雀山寒冷陡峭,在律风发送的消息之中,都像是即将被征服的山脉,不足人类畏惧。

因为,建设乌雀山大桥的集团,拥有中国最好的施工队伍。

高卫胜的全部指令,律风的所有设计,都可以经由他们亲手实现,不差分毫。

以至于殷以乔最初的担心,都变成了:“注意休息,小心行驶。”

毕竟,律风是个工作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