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 / 2)
两相对比之下,更显得李家的摩登百货无比凄惨。有人甚至都开盘设局,赌李家过了年到底会不会从广州回来,还是干脆放弃了上海滩的生意了。
“什么鬼魂之说,不过都是骗一些无知妇孺的把戏而已。这些记者为了卖报纸,什么东西都敢写,什么话都敢说。”
罗云泽冷笑着将最新的《花月时报》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
“那个保安喝酒上班,跌下楼梯是自作自受。李家人因此不肯赔付医药费。然后这保安恼羞成怒之下,就故意放出了这些神鬼之说,报复摩登百货。”
罗夏至将文件放到罗云泽的桌子上,不屑地看了看那团报纸,“不过接下来的几期报道,恐怕就是大哥的‘推波助澜’吧?”
“天予不取,反受其殃。我不过是借力打力而已。”
打开文件夹,罗云泽得意地指了指罗夏至,“商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太讲感情’。小夏,你就心太软了。之前李家兄弟打压我们,挖我们人才的时候,人家可不跟你将什么‘仁义礼智信’的。”
罗夏至频频点头,表示受教。
“嗯……很好。如果之后的世界格局同小夏你分析的一样,那么我们罗家之后的主要产业,就要从进出口贸易,改为实体工业了。”
桌子上放着的那份厚厚的文件,就是罗夏至花了一个多月,与黎叶,尹文还有策划部同事们一起做的罗氏公司拓展实体工业可行性报告。
进一步投资梁少龙的棉纺工厂和成衣工厂,只是第一步。
罗氏商行将会大举投资的,是另一块广袤的“蓝海”——化学工业。
在这个只有少数接受过西洋教育的人,才听说过“化学”这个词汇的时代,基本上是开天辟地的一个举措了。
罗家多年来深耕商海,也认识不少在上海滩之外,国内的其他实业巨头。
其中天津的樊氏家族,一边占着天津码头同样做商贸生意,另一方面在塘沽却有着自己的精盐加工工厂。可谓是两手抓,两手硬的典范。
樊家是由官转商,前有几位先人在前清朝廷做官,也算享用过钟鸣鼎食。这一代掌门樊东篱是从东京帝国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回国的高材生。
和罗家那位同样留学日本,但是现在除了时不时写信回家要钱,以证明自己还在世上的罗二少不同,这位可是早早回国,投身中国北方的实体工业,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回报祖国的。
通过顾翰林在燕京师范大学同学,如今在樊家精盐工厂做高级技术管理的某位热心人士的穿针引线,罗樊两家搭上了头。
罗夏至打算等中秋节过后,就亲自赶赴天津码头,会一会这位据说对化学工业有发展意向,打算全面开始招商引资的樊先生。
通过几次和樊先生的电话通话和书信往来,他了解到樊家目前最打算发展的就是碱业。这正好也是罗夏至感兴趣的方向。
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国人使用的都是“土法治碱”,即将天然碱融化成碱水之后凝固使用。制作出来的碱块杂质多,用作清洗织物尚可,但是用来食用的话非常影响口感。而在法国,18世纪末期的尼古拉斯·卢布朗就发明了从食盐中提取碳酸钠的方法,欧洲从此进入了工业合成纯碱的时代。
十九世纪末以来,“洋碱”进入中国,因为质地雪白、价格便宜的缘故,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