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3(2 / 2)

加入书签

郭图笑了。

他的这一分笑容并非善意的微笑,反而带着一点意味难名的讥诮神色。

他道:“众所周知,颍川乃是四战之地,战乱起时必有争端。然此地既是兵家必争之处,朝廷自然也会有应对举措。正如黄巾军叛乱之时,陛下即刻派遣皇甫将军、朱将军前来平定叛贼。而这,也是其余诸郡鲜少有的待遇。”

黄巾军起义时,朝廷派遣皇甫嵩与朱隽收服豫州,这第一站就是颍川,就连南阳与汝南都排在后面,足以彰显颍川的重要性。

“若是因此逃往徐州,将来战乱起时,朝廷先派兵至此而延误其余郡县,迁族之举未免因噎废食。”

他见荀彧神色不变,似在沉思,又侃侃而道:“再说荀氏八龙何人也,若要效力也应选择簪缨世家。那糜荏虽居国师之位,做出了几件利国利民的事,但也仅是如此罢了。”

“不过一介商贾,如何比得过士族气魄与底蕴?荀氏竟也愿意投入他的门下,为他效命?”

他挺胸昂着脑袋,就差把“本公子看不起那姓糜的”这几个字写在脑门上了。

荀彧闻言不置一词。

他淡淡瞧着郭图。眸光冰冷,心底怒意勃发。

郭图或许的确有才,但他的矜骄与傲慢,贬低他人时的洋洋得意,甚至对于身份地位盲目追求、而枉顾真正有才之士……这样的人永远不会与他成为同路人。

荀彧起身告辞,郭图亦未挽留。

走出大门时,荀壹的面色还有些难看:“公子,他怎能如此……”

荀彧摇了摇头,截断了荀壹未尽的话语。

世人皆知珍珠昂贵,却总有分不清珍珠与鱼目之人,他若是与这些人置气,怕是会被直接气死。

不值得。

他便将郭图彻底抛之脑后,在上马车之前道:“荀壹,把车驶到方才那位算命测字的少年那儿吧。”

荀壹惊讶道:“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时辰,那少年应当已经回去了吧?”

“不会,”荀彧笃定道,“他一定还在等我。”

那少年果然没走。他就趴在小桌上,一动不动的好像睡着了一样。

荀彧一言不发地坐在他对面的木椅上,没有试图唤醒他。

他等了一会。

那少年就像是感觉到有人正在看着自己,慢慢抬头睁开眼睛。

他的眼中没有刚睡醒的茫然,反而一片清明。瞳眸微褐,莹润剔透,似乎能看透人心。

“是公子啊。”他了然,“公子此行,可算顺遂?”

荀彧道:“虽有波折,倒也算是达成所愿。”

他看到少年眼中浮现出惊讶神色,微微笑了。

“在下荀彧,字文若,阴县人也。”他拱手一礼道,“小公子可有兴趣听一听在下想要说的事?”

那少年也跟着笑了。

他笑时稚气未脱,狭长的眼睛眯成一弯新月:“在下姓郭,名嘉,尚未及冠未有表字,阳翟人也。”

“愿闻其详。”

第五十四章

既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