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0(1 / 2)

加入书签

喊了卡之后也只是凑过来笑眯眯的拍了拍楚其姝的肩膀, 笑得十分大方。

  导演那边开始回放细节看看用不用补几个镜头, 时不时抓着一脸绝望的编剧继续窃窃私语, 看那样子, 他好像又有想法了。

  其实这一点真的不怪季南星(编剧:……),在原本的预设之中, 潇湘子和姑媱的对手戏主要是为了表达人物关系的强弱对比, 对于演员的要求就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表演任务即可,可这场戏的感觉在卓信冬和楚其姝两人的对戏过程中被他们微妙的改了一些细节上的感觉:卓信冬将潇湘子那种冷血的偏执感觉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姑媱的几个情绪变化也显得恰到好处, 使得后面姑媱的人物性格转变显得不那么突兀,没有被强烈的悲剧色彩削去了一部分人物自身的立体性。

  原本的姑媱人设不算特别丰满,只能说所作所为在人物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原本可以细致描写心理活动的文字转变成最直观的视觉体验, 那么导演是没有时间挨个详细解释人物的情绪变化究竟是为了什么,也不可能特意花费宝贵的时间和镜头这么做。

  足够优秀的导演从来不是和观众讲解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而是用故事、用画面和镜头,直接让观众最直观的感染到人物的情绪, 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跟着故事自身的进度走。

  而在这一场戏之中, 两个人眼神对峙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无声无息的争夺起这场棋局的主控权, 那种无言厮杀的感觉似乎隐隐预示了后面天一门惨案时父女反目的未来。

  按着兴致勃勃抓着编剧改剧本的季南星的解释,那就是:姑媱作为纯粹一个悲剧人物的话, 她的转变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那就真的是一点意思也没有,太过符合逻辑的d电影也就失去了刺激性, 人活一生若是没有惊喜全都是套路那还有什么意思?进电影院看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套路,那我费尽力气拍这个故事也没什么乐趣不是?

  既然要顶着所有人的怀疑拍电影,那不仅要拍好,也要拍出来一个独一无二却又让人认同的版本,与其顺着大多数读者的意思把人物角色标签化定位拍摄样板戏,不如就在这几个角色之中深挖一下内核部分,玩个大的!

  ……好在他这次改剧本并不是伤筋动骨级别的大规模删改,难得仁慈一次的导演此举也成功避免了编剧拿着钢笔企图自杀的逃避行为。

  剧本的前后改动幅度不大,只是在几句话的细节上进行了一部分修改,更甚者有些地方他直接把原原本人物情绪的描写全部去掉,要求演员自己自由发挥。

  这个演员,特指楚其姝。

  ……已经完全不知道是偏爱过头还是恶意找茬了。

  “怎么会是找茬呢?我那么喜欢楚老师,”季南星一脸严肃的和别人强调着:“楚老师就是我的缪斯!缪斯懂么!我觉得文字实在是太限制她的发挥了,而且我发现楚老师特别懂我,先前那场戏我都没和她讲过戏她就知道怎么演,特别棒。”

  季南星此人,大概在“把好话说得像反讽”的技能上,过早得修到了满点。

  ……反正面对导演信誓旦旦的赌咒发誓告白的模样没有一个愿意信的,即使这位一向思维天马行空拍着拍着就有新想法的导演在楚其姝的身上一向都是一条过的绝对宽容,但是那也是人家演员自身条件过硬,从来都没给人掉链子丢过脸,到了不是一条过都说不过去的程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