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1 / 2)

加入书签

子太后也一反常态,坚定要还政于子。

  于春之流看见这场景,只当他小孩不自量力,成不了气候。他们故意刁难他,推给他一大堆难题,但薛殊颇有治国之才,总能想出好对策。

  幼主羽翼渐丰,这还得了?

  几位权臣默默地把拥立亲王谋反的事提上了日程。但是王爷有三个,皇位却只有一个,薛殊这一亲政,本来斗争不是很激烈的几派顿时针锋相对。

  他们忙着内斗,反倒给了薛殊一点喘息的空间。

  十三和十四岁这两年,薛殊连开两届恩科。

  此举正中权臣们下怀。如今朝政被三家权贵把持,每届科举后,能平步青云的人都是他们的子弟,平民出身的举人只有选边站队,乖乖听他们指挥,才有一点出头的指望。若不想同流合污,只会被打压迫害。

  明知科举腐败,只会让朝中拉帮结党越来越严重,薛殊却全盘接受他们的安排,没有半点不满,恩科一届办完还办一届。

  权臣们背地里笑他天真,竟想靠科举这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势力,却不知吏部是谁的天下?

  在此期间,薛殊还做了一件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事:办家宴。他也不怕被叔叔们毒死,办了好几次。宴上,他天真烂漫地和各种青少年玩熟了,而后从这些人里选了一些伙伴进宫当他的侍卫。他们其中有一个叫薛奕,格外被他器重。

  不论是读史书、听圆儿的讲述还是跟他本人的相处中,我都有种感觉:薛殊的决定,你得往后翻三页才能看懂。

  史书记载,小薛殊沉静寡言,爱笑。他这些年人畜无害,委屈可爱,搞得大家都忘了他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不过这个理由他们很快就会想起来了。

  清和九年,薛殊十五岁。这一年,爆发了著名的庚辰科场案。

  一位姓陆的监考上书皇帝,表示科举舞弊成风,各位权贵和主考官勾结,结党营私。这份奏折洋洋洒洒足有万字,附有极其翔实的证据。

  权臣们谁也没把这奏章当回事,可薛殊第二天上朝时就着重讲了此案,还钦定了几个人彻查。

  全是被这些权贵压了多年的寒门仕子。

  放在平时,此类弹劾的小火苗几个大臣一脚就能踩灭。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次不一样:平素任他们使唤的手下,突然变得不听话了。

  等到于春之流回过味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事关重大,薛殊决定不再通过刑部定罪,而是由他成立的专案小组审案判刑。

  薛殊说:杀无赦。

  于是陆考官领导的专案小组夜以继日,三秒给一个斩立决。

  科考作弊事件说到底只是个火星,由此牵出了不少任用亲信,以权谋私的事。弹劾的奏折争先恐后地飞进勤政殿,火越燃越旺,把贵胄们烧了个猝不及防。

  短短一月,牵牵连连,一万人入狱,斩首三千。法场的血腥之气甚至引来大批兀鹫盘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