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9(1 / 2)
意义,就算是起诉他们,最终也只是罚点钱,祁母提出可以查下这些营销号背后的MCN机构。
这家MCN机构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公司是找机构代理注册的,营业执照上的地址是个虚拟地址,根本没有人,MCN下的营销号们常用IP分布在全国各地,显然只是签约代理。
罗美林案和边靖案的时候,网上那些轰轰烈烈的扒皮帖子早被删了个干净,除了祁岚那边刻意保存下来的图片证据之外查不出什么,不少id甚至已经改了,追查很难。
突破口在于最近一次的事件上,不论是吹捧徐霁还是所谓的揭露徐霁真面目,这些号都做得太急躁了,甚至有一篇闭着眼睛硬吹徐霁是在草人设,目的是为了建立自己的营销号体系,而那个时候徐霁已经销号了,导致发布文章的大V号被人一番群嘲。
总的来说,这一波浑水搅得十分到位,带节奏的号多了之后就容易出纰漏,很不幸,就被祁岚给抓住了。
顺藤摸瓜,几番试探,甚至还靠着祁母的人脉找了几个大的品牌商以商务合作的名义前去试探,这个一直藏在互联网里依靠炒作新闻和搬运内容的mcn背后的所有者终于浮出了水面。
胡荣之,X大法学系10届毕业生。
祁岚回学校查了他的履历,他曾是金教授的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成绩突出,但是毕业却并没有选择进入法律行业,反而开始从事媒体行业。
那时候社交网络初成气候,金教授发表了那篇广为人知的《如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导公共舆论》,据金教授回忆,胡荣之就是那年毕业的,毕业前,他曾经和金教授有过一次深聊,他非常认可金教授的观点,认为在未来,“民主法治”“舆论法治”必然会成为社会热点,而当下的司法环境并不理想,或许在未来,媒体舆论会成为促进法制进步的一大动力。
胡荣之其貌不扬,性格腼腆,也就跟金教授还说得上几句话,金教授是个非常开明的老师,并不要求自己的学生一定要从事法律事业,对于胡荣之眼里放光的畅想,他表达了赞赏,此后多年,胡荣之辗转各大媒体机构,用各种化名笔名追踪社会案件,却始终反响平平。
2014年,自媒体平台大火,胡荣之敏锐地嗅到了机遇,他辞了职,凭借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素材和文笔功底,开始运营自己的营销号。
与此同时,他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寻找大量合适的大小V营销号,收编、提供选题、操纵热点,2014年年底,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在自己的营销号初具规模之后,他敏锐地降低了自己的运营比例,曾经大热的一个号被他毫不犹豫地废弃,转而开始培养中小体量的营销号,他像一只隐忍多年的蜘蛛,一丝一缕,悄无声息,在互联网上织出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大网,而他,坐在蛛网深处,谁也无法轻易发现他的存在。
平日里,这些号搞搞搬运、做点原创选题维持热度,靠接广告为生,但是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他们隐藏的客户群体正是法律行业从业者。
在如今的司法环境下,法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司法和舆论息息相关,有人固执地选择真相,也有人为了自己的倾向性而依赖于舆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