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8(1 / 2)

加入书签

,而边境蛮夷无信无义, 就是失德。如此立下正反两面,分别夸赞痛斥了二百多字,顾玉成话锋一转,开始起讲如何让圣人之德恩泽到边境地区。

  “故特谓之曰:欲彰文德,首在教化……”,不但要深入边境教化蛮夷,也要选拔当地人来京师沐浴天恩,如此有来有往,才是长久之道。

  其次是武德,枪杆子里出政权乃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兵力强大,才能震慑四境,使民无忧。“窃自观古今经纬,莫如昔以武靖边……”

  顾玉成虽宅,也是为了赶考走过上千里路的人,对沿路风土人情有一些了解,加上从前积累,又把交通、气候、经济的影响列出来,如此文武配合,条陈分析,分论点之下层层铺陈,引经据典,排比论述,扎扎实实撑起了两千余字。

  他通读一遍,发现大致脉络还是畅通的,删改两处便总束结尾,展望四海来朝、万夷臣服的盛世景象,与破题之句遥相呼应。

  完成初稿已到中午,顾玉成和其他进士一起,非常优雅地少少用了些饭,便开始修改文字并检查各种避讳,包括国讳公讳圣贤讳等等。

  本朝对避讳并不特别严格,比如父祖名中带“仁”,孙子也可做仁义文章,不会出现李贺那种因父亲名“晋”就不能考进士的闹剧,只要用同音字或缺笔画的字替代即可。

  顾玉成家是爷爷辈逃荒来到溪口村的,祖上已不可考,私人避讳也相应不多。饶是如此,他还是认认真真检查数遍,正着倒着都确定没问题后,才提笔誊抄,堪堪在卯时末写满考卷。

  顾玉成放下笔,静待墨迹晾干的时候,不远处江星渔起身交卷。不知是不是错觉,顾玉成总觉得这位才子盯了他好几眼,仿佛在问他要不要交卷。

  殿试的时间也是一天,考生可以写到亥时左右,等发下的三支蜡烛都燃尽再交卷。但是除非实在憋不出来,一般没人交那么晚。

  毕竟考生考完就能休息,阅卷官却需要在收起卷子后熬夜奋战,赶在第二天中午之前排出名次。考生耽搁越久,阅卷官便越辛苦,哪里有心情细看最后交上来的卷子?

  两刻钟后,墨迹早干得彻底,顾玉成便收起卷子,安安静静地交了卷,在内侍带领下与其他进士一同离开。

  他没什么同窗好友,考完就打算独自回家,没想到江星渔竟等在他的马车旁边,看样子已经等了好一会儿,脸色隐有不耐。

  顾玉成上前打过招呼,还没来得及问,就见江星渔拍拍身下白马,傲然走掉了。

  顾玉成:“……”

  这才子都有些什么毛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