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0(1 / 2)

加入书签

虽长,但出题的范围有限,都是四书五经,跳不出这个框架。能挺过截搭题考中秀才的,经义都没问题,作文也有些章法,但每次大比之年,乡试时都有考生提前被抬出来。

  估计跟这种考试模式脱不了干系。

  顾玉成感慨一番,开始循序渐进地模拟考。

  模拟考是应试教育一大利器,不知被多少人诟病,但能风行几十年而不衰,自然有它的好处。顾玉成一心想要取中,自然不能放着利器不用。

  他守着两大摞真题,每天雷打不动作七篇文章,不管好坏,必须要写出来。一开始还比较费劲,后来做习惯了速度逐渐提升,甚至能赶在天黑前做完一整套题。

  速度上去后,顾玉成就开始每隔两天去号房里做题,累了在里面活动活动,连饭都是王婉贞给放到木板上吃的,晚上还特意在板子上睡过半宿。

  在这种高强度的模拟考训练下,顾玉成的备考清单也逐渐增加,包括擦号房的五块抹布、挡风的门帘、万一下雨漏水能铺到顶上的油毡、挡风挡雨的油纸伞、热饭的小火炉和木炭等。

  王婉贞还给他做了两个方方正正的布袋,比着布袋裁好油纸,带进考棚后就能把这三样叠到一块儿,做个防水的袋子,睡觉或吃饭时把考卷放进去,免得破损污毁。

  至于在号房里睡觉的问题,顾玉成决定多带两床被子克服一下,争取第一天做完题目,至少打完腹稿,然后第三天提早交卷离场。

  都说“三场看首场,首场看首篇”,再怎么模拟,他也不能窝在三尺木板上睡两天还精神奕奕,不如直接放弃,主攻第一天。只要首篇文章入了考官的眼,大概率就能取中。

  一旦取中,不管是头名解元,还是最后一名吊车尾,都是实打实的举人老爷,具备参加会试的资格。对顾玉成这个实用主义者而言,已然是达到目的了。

  顾玉成在家中模拟强化的同时,京师里的顾仪正在奋笔疾书,写完又把字纸扔到火盆里烧掉,惆怅叹气。

  他就不该回来!

  顾家是京师高门,五代书香门第,走出去的都是端方君子。唯有顾仪,声名远扬却放浪不羁,好不容易做了官还给辞了,从此更是一年年不着家。

  早年间顾仪母亲时常装病骗他回来,后来被闹得装不下去,母子俩彼此清清静静过了好几年,没想到去年忽然修书一封说是病得起不来身,召他回来。

  顾仪自己人到中年都偶有小恙,何况是他母亲?收到家信就直奔京师,进门却见老母亲笑盈盈地拄着拐杖。

  她老人家卷土重来了。

  顾仪当场被气个半死,恨不得掉头就走,到底是看着老母亲满头华发狠不下心,顺了她的意在家中住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